推荐下载 地震捐款引发的道德思索

地震捐款引发的道德思索  5.12汶川大地震震天动地,同时也震动了人心。   通过媒体的传导,一幕幕撕裂的画面冲击着我们,公众展开了救援的行动,捐款、捐物以表达一份支持的力量、救助的温暖。   各路明

地震捐款引发的道德思索 5.12汶川大地震震天动地,同时也震动了人心。 通过媒体的传导,一幕幕撕裂的画面冲击着我们,公众展开了救援的行动, 捐款、捐物以表达一份支持的力量、救助的温暖。 各路明星纷纷解囊,国内的国际的公司也出钱出力。 正当捐助载着爱心和祈祷穿越蜀道,进入灾区时,公众却开始了关注明星和 知名公司的捐款额度,并对所说的是那些捐款较少的明星和公司的道德展开了声 讨,道德从来没有以今天的这种姿态,引起公众如此广泛地思考。 在人们的品评论道中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能力责任论和道德底线论。 能力责任论的支持者认为捐款行动体现了行动实体的道德水平。 其道德的定位,引入欧洲思想家们创立的两个概念一个是实在的道德,意指 为社会一定群体所普遍接受的道德;一个是批判的道德,意指超越社会的存在, 对各社会的制度及包括实在道德在内的各种意识形态进行批判的道德。 对于捐款,我们社会真正存在的实在的道德评价下,资本愈厚实者则所捐应 越多。 实际情况中的表现为当姚明首次捐出50万人民币时,很多人将他与拥有财 富不及他且捐款100万人民币的李连杰对比,并提出质疑;当万科总裁王石提出 普通员工限捐10元,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的时候,全国十三亿人没有几个人感 到舒服。 从批判的道德的角度来看,人类与此相关的一个永恒价值评判为享受资源越 多者,越是处于社会优势地位者,则越是应该更多地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 量。 道德底线论中有人说大家不要太过激了,捐多捐少都是心意,爱心到了就行 了,不在钱多少。 也有人提出当大家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捐款额度上,忽略了捐款行动本身的道 德体现,反而会起到止善停止善意的行动的作用。 西方慈善捐赠行为来自于宗教,基督教教义构建了相应的道德体系,教义中 有十诫,其为规定的道德底线,高于道德底线上的行为均为善。 由此看来,当普通人展开针对于捐款的道德讨论时往往采用的是双重标准,

腾讯文库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