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名词解释全部
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 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正常菌群:指居住在人体皮肤和黏膜表面,正常情况下无害,多具有拮抗外来病原微
1.微生物 :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 11.病毒细胞培养的干扰现象 :某些病毒感染 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 CPE 细胞后不出现,但能干扰在其后感染同 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一细胞的另一病毒的增殖,从而阻抑后者所特 正常菌群 2.:指居住在人体皮肤和黏膜表面, CPE 有的,称为病毒细胞培养的干扰现象。 正常情况下无害,多具有拮抗外来病原微 包涵体 12.:有些病毒在宿主细胞增殖后于细 生物和提供人体所需某些营养物作用的各类 胞核内和(或)细胞质内出现嗜酸或嗜碱性、 微生物。 大小不等的圆性或不规则的团块结构,可用普 3.条件致病微生 物:正常菌群的细菌等微生物, 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称包涵体,对病毒感 在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部位微生物菌群平衡 染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失调,或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可导 医院内感染暴发 13.: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 致人体发生感染,这类微生物称为条件致病 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 微生物。 感染病例的现象。 病原微生物:是指少数致病力强,能引起人类 手卫生: 14.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 和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 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沙保罗培养基 4.:是培养真菌常用的培养基, 医院污水 15.:指医院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含有 成分简单,主要含葡萄可观察到丰富的厚膜孢 病原体、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酸、碱以 子形成,可用于白假丝酵母菌的鉴定。 及放射性等的污水。 5.芽管形成试验 :白假丝酵母菌在动物血清中 16.医院污物:指医院诊断、治疗和卫生过程 孢子伸长不断裂,能形成芽管,但并非所有 中所产生的废弃物。 的假丝酵母菌都能形成芽管,借此鉴定酵母样 菌种保存 17.:是运用物理、生物手段让菌种 真菌。 处于完全休眠状态,使其在长时间储存后仍 小培养法 6.:又称微量培养法,是观察真菌结 能保持菌种原有生物特性和生命力的菌种储 构及生长发育的有效方法。 存的措施。 G试验 :G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壁糖、蛋 消毒 18.: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 白胨和琼脂》鉴定真菌时通常以在沙保氏培 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形态为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 19..:指保护工作人员避免接 7.厚膜孢子形成试验 :将白假丝酵母菌在 触实验室工作中的生物因子或病原体发生意 Tween -80玉米粉琼脂平板上作密划线,置 外暴露的原则、技术和措施。 Cl , 25"(此点很重要)孵育,在72小时内成分( 灭菌: 20.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 生物(包括芽胞),使之达到无菌程度。 pD 3)- --葡聚糖。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 21.病原性球菌:为一类主要引起化脓性感染 能持续释放该物质,使血液及体液中含量增高。 的球菌。 该试验可早期诊断多种临床常见的侵袭性真 A 葡萄球菌蛋白 SPA 22.:简称,是金黄色葡萄 菌感染疾病(侵袭性念珠菌病、侵袭性曲霉菌 病及肺孢子菌肺炎等),但不能用于检测隐 球菌细胞壁的表面蛋白,能与人及哺乳动物 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IgGFcFab 分子段非特异性结合,而不影响 8.GM 试验 GM :试验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 段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由此做协同凝 集试验可检测多种微生物的抗原。 GM )。半乳甘露聚糖是广泛存在于曲霉菌细胞 血浆凝固酶 23.:致病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胞 壁的一种多糖,细胞壁表面菌丝生长时,半乳 外酶,能使加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凝固,是 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 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 放的抗原。该试验能够作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MRS 25.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简称,该菌携带 的早期依据,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曲霉菌诊断 方法》 讲£^基因,编码低亲和力青霉素结合蛋白, 6 9.原代细胞培养: 新鲜的组织或器官,在胰蛋 P 导致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及内 白酶作用下制成单个细胞悬液,在适宜条件 P 酰胺类与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均耐 C 下经37°培养数天后形成的单层细胞层,称 药,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原代细胞培养。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26.:链球菌菌落周围有1~ 10.TCID 为50%组织细胞感染量(50% mm 2宽的草绿色溶血环,其中的红细胞未完 5 a: tissuecultureinfectiousdose ),将待测 全溶解,故又称草绿色链球菌,多为机会致病 病毒液系列稀释后分别接种于单层细胞,经 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7:链球菌菌落周围有2~ CPE 培养后观察等病毒增殖指标,以感染50% mm 4宽的透明溶血环,其中的红细胞完全溶 细胞的最高病毒稀释度为判定终点,经统计 学处理计算得出50%组织细胞感染量。 解,故又称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强。 28.丙型链球菌:链球菌菌落周围无溶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