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体铺陈的写景杰作

赋体铺陈的写景杰作   徐迟的《黄山记》是当代写景的杰作。文章表现的对象是黄山。黄山方圆千里,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云蒸霞蔚,气象万千,云情雨意,变幻多端,天光散彩,须臾莫辨,松之壮,灵芝之奇,目不

赋体铺陈的写景杰作 徐迟的《黄山记》是当代写景的杰作。文章表现的对象是黄山。黄 山方圆千里,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云蒸霞蔚,气象万千,云情雨意, 变幻多端,天光散彩,须臾莫辨,松之壮,灵芝之奇,目不暇接。逢此大 规模之自然景观,一般的作者不取全面、系统之描绘,每每采取讨巧办法: 用第一人称,以主观有限之感受为意脉,凡我所深感,才力所及,词能逮 意者,多写;凡我所未见,意难称物者,不写。这种以主观感受为意脉的 写法,是现当代抒情散文常用的手法。这种办法的好处是,以情驭景,以 文字模写山水之难度降低,文章风格精巧,言简意赅,脉络清晰。 但是,管中窥豹毕竟是小角度,所能表达的景观和作者的胸襟有限。 在中国文学史上,另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系统地、全方位地、从各个角度 来表现山河之壮丽,不以第一人称视角为限,以铺开形容和陈述为主,也 形成了一种传统,那就是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 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以铺陈富丽的词汇为特点,通常用来写景叙事, 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赋体在汉代曾经是主流文体,但是,这种文 体由于过分沉溺于场面的夸饰,以及华彩语言的排比,妨碍了思想情感的 深化,后世逐渐衰微。但是,铺陈的手法并未就此而灭亡,只是减少了通 篇过度的夸饰和铺张,而改为小幅度的排比,在文学史上也留下了不算太 多的杰作,如王粲的《登楼赋》、鲍照的《芜城赋》、苏东坡的《赤壁赋》 和欧阳修的《秋声赋》等等。

腾讯文库赋体铺陈的写景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