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素养评价B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模块素养评价B(专题一至八)(9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左趾,没入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
模块素养评价B (专题一至八)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左趾,没入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 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 A.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 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 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 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 选D。结合题意可知汉代以来的历代政府对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严格管控,D正确。 【解析】 后世沿用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专卖制度,并非汉武帝时期的治国策略,A错误;B与材料主旨不符, 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政府与富商大贾间的矛盾,C错误。 2.据统计,唐代前期长江下游18州进贡的丝织品有19种,唐代后期则有38种之多,其中以越 州、扬州等地区的发展变化最为突出。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当时() A.南方社会比北方更稳定 B.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南方丝织业发展较迅速 选D。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越州、扬州”均属于长江下游地区的丝织业中心, 【解析】 唐朝后期这些地区进贡的丝织品种类增多,说明南方丝织业迅速发展,D正确。A、B与材料无 关,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原地区经济衰退的信息,C错误。 3.据清代《苏州织造局志》记载:“顺治三年,奉旨遣工部侍郎陈有明、满洲官尚志等织造苏、 杭。(陈)有明管总织局,(尚)志管织染局。”总织局有机房196间、铺机450张、绣缎房5间、 染作房5间。由此可见当时() A.丝织品产地与出口地一致 B.手工纺织生产区域扩大 C.丝绸纺织的技术进步明显 D.江南地区的丝织业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