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狐行狐语四悟1[修改版]

第一篇:阅微草堂笔记狐行狐语四悟1《阅微草堂笔记》狐语四悟颜圣存《阅微草堂笔记》,是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年间以笔记形式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主要收集的是当时代前后各种

1 第一篇:阅微草堂笔记狐行狐语四悟 《阅微草堂笔记》狐语四悟 颜圣存 《阅微草堂笔记》,是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年间以笔记形式编写 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主要收集的是当时代前后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流传久远的乡野 怪谈,或则亲身听闻的奇情轶事。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相比,内容显得短小精悍,却不乏味道。其中, 涉及狐鬼言行举止的一些故事,更能给人带来另类的感悟与思考。 《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中有这么四则关于狐鬼的故事: 故事一 献县周氏仆周虎,为狐所媚,二十余年如伉俪,尝语仆曰:吾炼形已四百余年,过去生中,于汝有业 缘当补,一日不满,即一日不得生天,缘尽吾当去耳。一日冁然自喜,又泫然自悲,语虎曰:月之十九日 吾缘尽当别,已为君相一妇,可聘定之。因出白金付虎,俾备礼,自是狎昵燕婉,逾于平日,恒形影不离。 至十五日忽晨起告别,虎怪其先期,狐泣曰:业缘一日不可减,亦一日不可增。惟迟早则随所遇耳。吾留 此三日缘,为再一相会地也。越数年,果再至,欢洽三日而后去。临行呜咽曰:从此终天诀矣。陈德音先 生曰:此狐善留其有余,惜福者当如是。刘季箴则曰:三日后终须一别,何必暂留。此狐炼形四百年,尚 未到悬崖撒手地位,临事者不当如是。余谓二公之言,各明一义各有当也。 狐狸修行期数将至,和周虎在一起的时间所剩无几,但她毅然选择提前几天离开周虎,狐狸这么向周 虎解释:所谓的缘分,是一日不可减,也一日不可增。只是早晚可由自己安排。我想在世间留下三天的缘 余,以后好再与你相见。而几年之后,狐狸确实回到人间,与周虎续完三天的余缘。在人们看来,这或许 是一个不尽人意的结果,但狐狸却教会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狐狸何尝舍得离开周虎,但她懂 得知足,同时也很果断,缘分在时好好珍惜,缘分尽了坦然挥手告别。人生正是这样,时刻充满变数,很 多东西在来不及看清时就容易悄然而逝。但人又常常很奇怪,不管对人对物,该珍惜时却往往容易忽略; 又或者往往容易将他人的爱看成是对自己理所当然的付出。而等到真正失去时才茫然万分,完全不知所措。 狐狸则没有这么做,也不这么想,万事随缘,用心把握、争取了就行,活在当下,这是狐狸最直接、也是 最乐观的行为准则,其值得人们好好思索与效仿。 故事二 宁波吴生,好作北里游。后昵一狐女,时相幽会。然仍出入青楼间。一日狐女请曰:吾能幻化,凡君 所眷,吾一见即可肖其貌。君一存想,应念而至,不逾于黄金买笑乎?试之,果倾刻换形,与真无二,遂 不复外出。尝与狐女曰:眠花藉柳,实惬人心,惜是幻化,意中终隔一膜耳。狐女曰:不然,声色之娱, 本雷光石火,岂特吾肖某某为幻化,即彼某某亦幻化也。岂特某某为幻化,即妾亦幻化也。即千百年来名 姬艳女皆幻化也。白杨绿草,黄土青山,何一非古来歌舞之场;握雨携云,与埋香葬玉,别鹤、离鸾,一 曲伸臂顷耳,中间两美相合,或以时刻计,或以日计,或以月计,或以年计,终有绝别之期;及其诀别, 则数十年而散,与片刻暂遇而散者,同一悬崖撒手,转瞬成空。倚翠偎红,不皆恍如春梦乎?即夙契原深, 终身聚首,而朱颜不驻,白发已侵,一人之身,非复旧态。则当时黛眉粉颊,亦谓之幻化可矣。何独以妾 肖某某为幻化也?吴洒然有悟。后数岁,狐女辞去,吴竟绝迹于狎游。

腾讯文库阅微草堂笔记狐行狐语四悟1[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