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19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 别董大 暮江吟)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第1首诗的意思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9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第1首诗的意思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通过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张继、高适和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 2、指名读三首古诗,读准生字的字音:吟、 残、 瑟(说说易写错的字和 字在诗中的意思)借助注释和字典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试着初步讲讲每首诗的 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梳理。有的可以师生及时解决,有的则 在进一步学习中解决。 二、学习《枫桥夜泊 》 1、学生自读《枫桥夜泊》这首诗,想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诗人看 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补充,互相纠错。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 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 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时设问: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 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 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 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 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 “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 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 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

腾讯文库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