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走进语文课堂──致女儿的信教学随笔
让德育走进语文课堂──《致女儿的信》教学随笔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
让德育走进语文课堂──《致女儿的信》教学 随笔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 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 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任何一名教师,都不能把教育与教学分割开来。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光 是班主任和团队工作者的事,它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是我们每一位科任教师的自觉的行为。思想政治课上,可以给学生灌输 爱国主义思想;历史课上,可以让学生体验民族荣辱感;尤其是语文课, 围绕课文中心思想、主人公、作者或思想倾向等,可以对学生进行提倡 什么、反对什么、学习什么、追求什么、批判什么的道德观教育,学生 受到熏陶。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是潜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非常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 透。新课程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也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定为最高 的,也是最不易实现的目标。同时,我又担任着班主任工作,更是时刻 将教学与德育联系在一起。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地贯 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一文中,作者就“爱 情是什么”这一敏感话题作了深入浅出而又形象生动的阐释,它告诉了 我们爱情的真谛。在备课时,我想到了近段时间某个别同学在这方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