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 1.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答案】A 【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由“天子出”变为由“诸侯 出”,反映了王室的衰微。为改变这种现状,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故应选A。 2.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的富贵”。这表 达了 A.没落贵族的愿望 B.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建立中央集权的统治 C.小生产者怀念“小国寡民”社会 D.小生产者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答案】D 【解析】考察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地位有了改 善,但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迫切需要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墨家的主张正是这一现象的 体现。故应选D。 3.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 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 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 【答案】D 【解析】考察西汉时期儒学的发展变化。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计者采用黄老之学,推 行休养生息政策,以促使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到了西汉武帝的时候,经济实力大增, 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故应选D。 4.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 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 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A.“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三纲五常” D.“天人感应” 【答案】C 【解析】考察董仲舒的新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新儒学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但其中的“三纲五常”压抑人的个性和自然欲求,讲求严格的等级秩序,对中国社会的发 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主要是涉及到政治方面;B项涉及的是 主流思想;D项是为皇权赋予了神权色彩,均不符合题意。故应选C。 5.“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 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 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答案】A 【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三教合一的趋势。从题干的内容可知:故事涉及的人物的身份分 别是儒者、道士和僧人,三人一起品茗畅谈说明当时儒、道、佛思想并行。这一现象在“唐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