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亲情诗的文化蕴含与文学母题
《诗经》亲情诗的文化蕴含与文学母题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人伦亲情的国度,亲情诗在中国诗歌中是一个重要的题材领域。《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自然也是中国古代亲情诗的源头。“诗三百”中有关人伦亲
《诗经》亲情诗的文化蕴含与文学母题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人伦亲情的国度,亲情诗在中国诗 歌中是一个重要的题材领域。《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自然也是 中国古代亲情诗的源头。“诗三百”中有关人伦亲情的篇目和诗句随处 可见。《诗经》以形象而质朴的语言写出了上古时代的浓浓亲情,体 现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的人伦理想。自《诗经》以来, 亲情诗不绝如缕,蔚为大观,凝结其中的丰富深厚美好淳真的亲情, 构成中国文学、中华文化的华彩乐章。 关键词:《诗经》; 人伦传统; 亲情诗 一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 人伦理常的国度。所谓人伦,是指存在於人类社会中以维系道德秩序 的人际关系,是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中国古代将君臣、父子、 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称为五伦。《孟子·滕文公上》:“人 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圣人有(又)忧 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有序,朋友有信。” [2][P125]《礼记·中庸》又称君臣、父子、夫妇、 昆弟、朋友五者为“天下之达道”[3](P28),《左传·文公十八年》 称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为“五教”[4](P523),足见其重要 性①。在古代人看来,人伦乃人之为人的基本要求,所谓“无所逃於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