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葡萄酒文化

中国古代的葡萄酒文化  葡萄,我国古代曾叫"蒲陶"、"蒲萄"、"蒲桃","葡桃"等,葡萄酒则相应地叫做"蒲陶酒"等。此外,在古汉语中,"葡萄"也可以指"葡萄酒"。关于葡萄两个字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

中国古代的葡萄酒文化 葡萄,我国古代曾叫"蒲陶"、"蒲萄"、"蒲桃","葡桃" 等,葡萄酒则相应地叫做"蒲陶酒"等。此外,在古汉语中, "葡萄"也可以指"葡萄酒"。关于葡萄两个字的来历,李时珍 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 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酺"是聚饮的意思," 醄"是大醉的样子。按李时珍的说法,葡萄之所以称为葡萄, 是因为这种水果酿成的酒能使人饮后醄然而醉,故借"酺"与 "醄"两字,叫做葡萄。 我国是葡萄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原产于我国的葡萄 属植物约有30多种(包括变种)。例如分布在我国东北、北 部及中部的山葡萄,产于中部和南部的葛藟,产于中部至西 南部的刺葡萄,分布广泛的蘡薁等等,都是野葡萄。 在约3000年前的周朝,我国已有了家葡萄和葡萄园, 人们已知道怎样贮藏葡萄。在当时,葡萄是皇室果园的珍异 果品。 汉武帝时期-我国葡萄酒业的开始 我国的欧亚种葡萄(即在全世界广为种植的葡萄种)是 在汉武帝建元年间,历史上著名的大探险家张骞出使西域时

腾讯文库中国古代的葡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