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六洲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六洲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汉朝政论家仲长统议论某一制度说:“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
命斗争特点的有 安徽省合肥市六洲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260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1. 汉朝政论家仲长统议论某一制度说:“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材料表明这一制度 参考答案: A.从光武帝开始实行 B B.台阁官员位高权重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指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星星之火,可 C.是皇权扩张的结果 以燎原”指的是1927~1931年间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指 D.是中央与地方博弈 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坚持抗战,“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由 参考答案: 此可知,B项正确,ACD错误。 C 4. 1954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在新的基础上 【详解】材料“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反映了东汉尚书台逐渐成为参 重新建立起来>,高度评价了此前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对印度方面最终放弃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的态 与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三公权力逐渐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 度,社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此前中印在西藏问题上能顺利达成协定,主要是基于 结果,故C正确;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该制度从光武帝开始实行,故A错误;台阁官员权力的变化 A.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仍然是加强皇权的结果,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错误。 C.国际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削 参考答案: 弱相权、加强皇权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B 2.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依据所学可知,是年提出来的;是年为发展与 A1949B1953 分配,这一规定协调了 周边国家的友好睦邻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来的,这促进了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关系的发展,故符 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合题意;是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说法错误,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不同。所 C1955D B.大州与小州的利益 以应选。 B C.南方与北方的关系 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建国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5. 下列哪一项对监察、谏议制定的评价不恰当( ) 参考答案: B A.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据材料“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这个规定协调了美国大州与小州的利益,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中央地方的关系无关,故A B.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项错误;参议院、众议院议员名额问题与南方北方的关系也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政府与人民 C.维护了中央集权 的关系,也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关于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的规定,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认 D.在防止决策失误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识到这反映了大州与小州的利益的问题,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 1927~1931年间,中国共产党掀起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可以用来描述这一时期革 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