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禹城体育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体育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原仅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皆为宰相。其后,皇帝又以其他官
际上,从全球史观点来看,一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粗看一战后“欧洲霸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体育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权比大战前更完整”的主要依据是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260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欧洲为中心 B.国联由英法操纵 1. 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原仅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皆为 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巩固 宰相。其后,皇帝又以其他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以后逐渐统一 D.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 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亦为宰相。上述做法是为了 参考答案: A.提高办事效率 B.便于决策民主 A C.实现明确分工 5. 下列关于古代希腊罗马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D.加强皇帝权力 A.梭伦改革主要调节的是雅典公民内部矛盾 B.地理环境造成了希腊城邦独立自治的特点 参考答案: C.罗马《万民法》中的“万民”指的是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罗马公民 D D.“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基督教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后来,凡 参考答案: 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皇权得到进一步强化。因此 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行政效率高低与人数多少不一定成正比;B选项错误,增加参与政事堂会议 A 人员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民主是人民的统治,与中国封建时代的特征不符;C选项错误, 6. 德意志等国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增加参与政事堂会议人员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与明确分工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2.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A B 略 云梦秦简中记在了一段秦律,大意为:有贼入甲家,伤了甲,甲呼喊有贼,其四邻、里典、伍老都 3. 外出,没有听到呼喊。在论处的时候,四邻外出,可以不受责罚;里典、伍老即便不在,也不能免 有人认为:人文主义这种富丽豪华的运动只能以富庶而闻名的意大利作为最适合的土壤,一旦跨 7. “ 责。这段秦律最能说明 越阿尔卑斯山,传播到贫穷的北方世界,它就由对优美的古典文化的考据和模仿运动演变成民族语言 A.地的治安形势非常严峻 B.当时地方基层的管理方式 文学的复兴运动。民族语言文学的复兴运动是指 ”“” C.秦律采取轻罪重罚的原则 D.实施暴政是秦朝骤亡的主要原因 A.文艺复兴 参考答案: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B 4. 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一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但实 D.资产阶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