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锦弘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锦弘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
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大江东去”(《念奴娇》)的放歌、辛弃疾“千古江山”(《永遇乐》)的抒 2022 年安徽省合肥市锦弘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怀,皆可为证。 353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有删改) 1.下列不能表现宋词市井文化品格的一项是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A.通过歌伎之口来娱悦听众。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 B.既宜于雅乐,也宜于俗乐。 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 C.情趣能与市井听众产生共鸣。 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 D.语言通俗,字句易于听懂。 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西域音乐在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 A.古人吟诗,为了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往往一本正经;而填词时对音律和内容较少顾忌,比较 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 自由。 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 B.“诗之境阔”指诗反映社会生活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词之言长”指词能表现复杂的感情世 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袁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 界。 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C.词的音乐属性,影响了词的创作方式和接受方式,是词形成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双重品格的基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 础。 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填词须有词牌,据清人所编《词谱》统计,传世词牌有826 D.词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有其豪放的一面。 调,算上变体就有2306种之多。词的句式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 A.词又被称作“诗余”,是因为近体诗在唐代发展到顶峰时期之后,到了宋代便开始逐渐消亡。 体现“诗言志”的尊严, B.由于词具有市井文化品格,充满了活力,深受普通大众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 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 C.宋代以后,词成为纯粹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也就意味着元明清时代大多数词作的市井文化品 度与广度上,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论道:“词能 格被削弱。 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 D.“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句非常直白,毫无费解之 征,的确很有见地。 处。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它除可供文人案头 参考答案: 欣赏外,宛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也是一种普遍的方式。词演唱时的听众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也 1.B2.A3.C 有相当一部分是市井中人,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当然,除字句易于听懂而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 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怡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 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要求选出“不能表现宋词市井文化品格”的一 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 项,B项,“宜于雅乐”错,不是“市井文化品格”。 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恰如词在宋以后的遭遇那样。柳永《鹤冲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 天》词写男女惜别之情:“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永遇乐》词写无奈之情:“不如 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 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悲于乐。词句浅显 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 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悲的抒发中,在害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其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