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与英汉误译

文化差异与英汉误译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English-Chinese Mistranslation聂明方(漳州师范学院 外语系 福建 漳州 363000)摘要:在英汉两种

文化差异与英汉误译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English-Chinese Mistranslation 聂明方(漳州师范学院 外语系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在英汉两种语言的翻译过程中,常常不是因为用词、语法结构等语言本身因素造成理解困难,而是因为两种语言存在着跨文化交际的差异、语言表层上的任何差异都是因为文化内涵不同而产生诸多误译。本文分六大类别加以归纳分析,以期引起广大翻译和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在翻译教学和翻 译实践中,充分考虑文化因素,消除文化障碍,减少误译现象,提高翻译质量。关键词:文化差异; 翻译; 误译 天下翻译一大怪,误译现象处处在。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身躯。语言交流中处处含有文化的因素。翻译不是语言本身对等的转换,而是文化通过语言的传播和交流。但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常常出现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译,导致文不达意,错漏百出,影响跨文化交际。本 文归纳六个方面对文化差异造成误译加以解释,并对形成误译的原因和避免误译的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由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语言的差异而导致的误译 不同的民族必然存在不同的文化,这是由于各种民族的地理环境,物质结构,生活经历和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制度的不同而产生的,这必然放映在人们的文化意识,思维形式和价值取向上。 例如,1 Amarried women hops in the hay. [误译]一位已婚女子在干草上来回蹦跳。 [正译]红杏出墙。 本 句话的文化意向并非指“已婚女子在干草堆上来回蹦跳”,而是反映与情人幽会时的情景,折射出两个世纪以前英国乡村庄园贵夫人的文化生活风貌。 2See Naples and die .[误译] 看到那不勒斯就死了。 [正译] 不见黄河心不死。或说不见棺材不掉泪。也可以说一头撞到南墙上。 不同的民族 饲养和拥有不同的动物,有时因为文化的差异,对于同一种动物,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例如,在“Don’t bully him, he is apoor fish.” 这个句子中,a poor fish 不是指“可怜的鱼”,而是指“可怜虫”;又如在“You are achichen that’s why you won’t climb the tree 这 个句子中, achichen 就不能误译成“一只小鸡”,而是“胆小鬼”;在英语中,as timid as ahare ,在汉语中却是“胆小如鼠”;再如“狗”这种动物,英国人把它视为爱畜和朋友,在英语谚语中“love me ,love my dog ”就相当于汉语的“爱屋及乌”,而且英国人还常以狗比人,如称幸运 之人时,英语说a lucky dog ,而在中国一般把狗看作卑贱而讨厌的动物,人们常用“狗”来骂人,如“落水狗”、“丧家之犬”等等,如果不注意这种文化差异,就会把“落水狗”误译成a dog in the water 把“丧家之犬”误译成a homeless dog ,则不仅不能传达汉语的贬义,反而会引起英国 人的同情。 各民族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同一意思在此文化里是这种表达法,在彼文化里可能就是另一种表达方式。 作者简介:聂明方,男,漳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与文化,英语教学法 如:汉语说“胆小如鼠”英语不能错译成“as timid as amouse ”而应该译成“as timid as ahare ”。虽然鼠在汉民族文化里是胆小的象征,但有趣的是,胆小的鼠在英语民族中却成了安静的比喻体,所以他们说“as quiet as mouse ”。汉语里的“画蛇添足”不能错译成“to draw feet to snake”而应译成“to put afifth wheel to the coach”(给车安第五个轮子); 同样,汉语里的“水中捞月”,不能错译成“catching the moon in the water ”而应译成“fishing in the air ”(空中钓鱼);汉语里的“对牛弹琴”不能错译成“to play amusical instrument before acow ”而应译成“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向猪投珠)”。 二由于社会文化环境和社会观念差异而导致的误译 语言与社会文化不可分隔,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语言社会环境,否则会引起误解, 例如3 Mrs .Smith was born Brown fifty –eight years ago .[误译]58年前史密斯太太出生在布郎家。 [正译]史密斯太太58岁,娘家姓布郎。 英美国家的风俗,女孩出嫁后即随丈夫姓,由于译者缺乏这一原语 共知前提,误将“was born Brown”译为“出生在布郎家”,使人不清楚史密斯太太与布郎家是何关系,丢失原语文化信息。 4He himself ,the mayor ,never visited East End homes .[误译] 市长他本人从未访问过东方或东边家庭。 [正译] 市长他本人从未访问过伦敦贫困区。 “East End”在英国具有特定的政治含义,伦敦分东区(East End )西区(West End )两区,东区是贫民区,西区则是富人区,译为“东方或东边”则失去原语文化含义。 5The boss’s girl Friday called me .[误译] 老板的女儿星期五打电话给我。 [正译] 老板的女秘书打电话给我。 girl Friday 是指“(能干的)女秘书、“(能干的)女助手”。而类似的合成词man Friday意为“忠实的男仆人”,“忠实的男助手”。man Friday 源自《鲁滨逊漂流记》中仆人的名字。 过去在中国家庭,男人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妇女则无任何地位,如有人敲门问:“家里有人吗?”如男人不在家,女人 便回答说:“没人。”如译成英语Is there anybody at home ?The woman in the room will answer :“Nobody is at home .”这样英美人士就无法理解。另外英语中He is somebody in the countryside.somebody意为a famous or great man .而I’m nobody 则是说I’m not famous。不能 译成“他是个人,我不是人。” 三由于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导致的误译 中国人将虎视为百兽之王,在汉语中我们常用“虎”形容勇猛威望,如“虎威”、“生龙活虎”、“虎将”、“藏龙卧虎”等,然而在英语中,狮子取代了老虎的位置。汉语里有“凤子龙孙”、“龙凤呈祥”、“龙飞凤舞”、“凤毛麟角”、“龙颜”、“龙蟠凤逸”等,然而西方人则认为 “dragon”是一种凶残肆虐的怪物,是邪恶的象征,喻指凶恶的人,撒旦、魔王、严厉而有警觉性的女人。狗在汉语文化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俗都含有贬意,如:“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而西方人认为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因而有“You are alucky dog ”(你是一个幸运儿);“The 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Every dog has its day ”(人皆有得意之时);“Wouldn’t it be the dogs to be treated like that ?”(得到那样的款待岂不美哉?);此处的“the dogs ”意为绝妙之物。形容病得厉 害用“sick as dog ”;形容“最重要的人物”用“top dog ”. 中国人看到restroom首先想到的是“休息室”,却没想到是指“厕所”;看到to sleep late认为是“睡得晚”,而不是“起得晚”;看到trouble man/shooter 以为是“惹麻烦的人”,却没料到是“解决麻烦的人;故障检修员”; 听到I don’t care about going误以为说话者“愿意去”,孰料说话者是“不想去”,等等。这种不同的思维理解方式也是导致产生误译的原因之一。 例如6 She has been awidow for only six months. [误译]:她成为寡妇才六个月。 [正译]:她的丈夫死了才半年。 原文从寡妇的角度加以陈

腾讯文库文化差异与英汉误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