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复习资料
第一章1.叙述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学的概念及区别。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要点:①理论依据 ②炮制的目的要求
第一章 1.叙述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学的概念及区别。 中药炮制: 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 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要点: ①理论依据②炮制的目的要求③强调根据药材自身的④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 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 综合应用性学科 2.叙述中药炮制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及主要特点。 1.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 2.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年至1644年) 3.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清代(公元1645年至1911年) 4.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现代(1911年至今) 3.叙述中药炮制各历史时期的主要著作及论述。 (一)春秋战国至宋代 1.春秋战国时期 ● 《五十二病方》提出了“止血者燔发”,收载有“炮、炙、燔、煅、熬”等炮制术语。 ● 《黄帝内经》中“治半夏” ● “角发”、“燔治”是最早的炭药-血余炭 ● 口父咀—当时的切制饮片 2.秦汉时期 ● (1)炮制理论方面:炮制的目的和原则初步建立 ● 《神农本草经》:①首次提出了生熟异用 ● ②炮制降毒 ● ③强调产地加工 3.魏晋南北朝 ● 成就:炮制理论和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 (1)炮制理论方面 ●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陶弘景将炮制技术进行归纳,是最早的炮制分类方法; ● 标志着中药炮制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雷公炮炙论》(雷斅) 南北朝刘宋时期的雷斅《雷公炮炙论》第一部炮制专著,总结了当时炮制成就、创建了炮制新方法、 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4.隋唐五代 ● 《新修本草》:世界最早的药典首次将炮制列入法定范围; 5.宋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是宋代第一部国家成药规范,(类《药典》),依法炮制,法定了制药标准 (二)金元、明时期 《本草蒙筌》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作用 缪希雍《炮炙大法》为第二部炮制专著,共载药439种。 (三)清代 张仲岩著《修事指南》为第三部炮炙专著,载药232种,较为系统地叙述了各种炮制方法。 ● 成就:①叙述了辅料炮制的原理和作用;②完善了净制理论; 5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有哪些? 两级标准 : 国家标准:首先要执行《中国药典》 省、部(局)级标准:《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如国家与部级标准中未收载的品种或项目,可执行各省、市、 自治区的炮制质量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