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蜀道难》教学实录

《蜀道难》教学实录  【教学设想】:  从宏观到微观是把握一篇文章的一般思路,宏观地把握一篇文章需要选好切入点,需要找到行文的线索,需要找到牵一线而动全篇的这“一线”。如果做到这样,再长的文章,我们也

《蜀道难》教学实录 【教学设想】: 从宏观到微观是把握一篇文章的一般思路,宏观地把握一篇文章需要选好切入点,需要 找到行文的线索,需要找到牵一线而动全篇的这“一线”。如果做到这样,再长的文章,我 们也能迅速地总体把握,宏观掌握。 问题背景: 《蜀道难》是李白的一首长诗,内容丰富,文辞华丽,学生学习起来有难以下手之困惑, 我便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从“蜀道难”三个字中的“难”字引出诗歌中出现了三次的“蜀 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再从这三句话来把握全文。抓住了这个关键的问题,学生就 能迅速地把握全诗,整体感悟全诗。 片断实录: 师:蜀道难,蜀道难……难到什么程度? 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请仔细研究,这三次“难”的含义相同吗? 生:诵读诗句,研究“难”的含义。 师生交流: 生:第一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主要是说山势之高。 师:哪些诗句说明了山势之高呢? 生1:开篇惊叹“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足见山势之高。 生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中引用神话传说,连太阳神驾 车至此都得回头,可见山势之高。 生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善于高飞的黄鹤难以飞过,善于攀援 的猿猴无法度过,显示了山势之高。 生4:这一段不仅从神话传说、飞禽走兽,夸张想象的角度写山势之高,还从人的感受 来侧面烘托:“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师:很好!下面同学们齐声朗读第一段,在诵读中体会太白高峰雄伟壮观的景象。 师:那第二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第二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的含义主要是“险”。 师:你们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中明确告诉我们这一段是写蜀道之 险的。 师:能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吗? 生2:“畏途巉岩不可攀”中的“巉岩”就是险峻的意思。 生3:“但见悲鸟号古木”和“又闻子规啼夜月”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写蜀道之险的。 生4:“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描写了这里惊险的环境。 师:真是“使人听此凋朱颜”啊!有请女生把这一段朗读一遍。 师:那第三处呢“ 生:我觉得第三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好像是说这里地势的险要。 师:能具体谈谈吗? 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 血,杀人如麻。”这一段就是讲述了这里险要的地势,写了剑阁易守难攻的特点,这里应该

腾讯文库高中语文《蜀道难》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