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宋悼亡诗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学生:XXX,XXXX 指导教师:XXXX老师,XXXX 悼亡诗是诗歌种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晋代潘岳的三首《悼亡诗》之后,“悼亡”就变成悼念亡妻的专称。悼亡作品中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模式,通过

文献综述 学生:XXX,XXXX 指导教师:XXXX老师,XXXX 悼亡诗是诗歌种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晋代潘岳的三首《悼亡诗》之后,“悼 亡”就变成悼念亡妻的专称。悼亡作品中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模式,通过分析不同 悼亡诗中所蕴含的主题,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把握作者借由作品所表达出的浓厚感 情。本次论文的题目是“论唐宋悼亡诗”,需要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诗人所写的内 容梳理悼亡诗发展框架,以及研究不同诗人的悼亡诗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内容及 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经笔者整理发现,关于悼亡诗的研究有以下几个 大方向: 一、对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分期研究 (一)先秦两汉时期 先秦时期的悼亡诗作品非常少,两汉时期则仅仅只有一首汉武帝刘彻的《李夫 人歌》。庄伟民在《<诗经>悼亡诗浅论》中指出《诗经》里有三首悼亡诗,分别是 《邶风》中的《绿衣》、《唐风》中的《葛生》、《小雅》中的《蓼我》。他在该 文中分段分析了这三首诗的思想内容:《绿衣》中的鳏夫睹物思人,由绿衣引发他对 亡妻的思念以及对昔日情感的缅怀;从《葛生》的内容和歌者的口吻看,显然是一首 寡妇慰悼亡夫之歌[1];《蓼我》则是悼亡父母双亡的悲歌。这三首悼亡诗总体以叙 事和抒情为主,采用借景抒情、借物写人的表达手法。 叠字叠句和四言体制是《诗经》在形式上的重要特点之一,庄伟民强调这三首 悼亡诗也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并且在这三首诗中赋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也体现了 《诗经》的一大艺术特色。这一时期的悼亡诗作品大多直抒胸臆,语言质朴,用直白 的语句表达自己内心的强烈感情,如《葛生》中:“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 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作品中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带来了强烈

腾讯文库论唐宋悼亡诗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