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化常识基础练习(共20道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基础练习1、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又称别号、表号。 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基础练习 姓名 班级 _____ _考号 ——总分 、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 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望晚日照 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古文中说地理位置常用“阴”“阳”,表示与山水的位置关系。山北水南为阳,例如:湖南 省的“衡阳”就地处南岳衡山之北,河南省的河阳则地处黄河南岸。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 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 A.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即充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杭州、梁州、雍州。秦居 雍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别称。 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百姓。 C.少牢: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 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春申君、楚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他们都出身 贵族,以招揽宾客著称。 、下列句子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 “陶朱”就是春秋时的范蠡,他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 朱”为富人的代称。 B. “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靖山、函谷关以东的地 区为“山东”,秦以外其他六国都在山东。 C. “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凉 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D. “七庙”指天子的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 夫三庙,土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E. 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周:在东周王朝最后在位的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西周都巩,东周则都于河南东部旧王城, 史称“东西二周”。 13.陶朱:即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 称“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C.八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 国分居其他八州。 D.连衡:也作“连横”,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 破。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5 A.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长歌行”“短歌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 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 新君即位,一般要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