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作业题第一单元第13章
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作业题第一单元(第1—3章)一、 名词解释信用媒介论。信用媒介论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信用提供媒介,银行必须在先接受存款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放款。因此,银行的负债业务优先于资产业务并
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作业题第一单元(第1—3章) 一、 名词解释 1. 信用媒介论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信用提供媒介,银行必须在先接受存款的基础上, 信用媒介论。 才能进行放款。因此,银行的负债业务优先于资产业务并且前者决定着后者。银行通过充当信用媒介, 起到转移和再分配社会现实资本、提高资本效益的作用 2. 信用创造论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超过其所接受的存款进行 信用创造论。 放款,且能用放款的办法创造存款。所以,银行的资产业务优先于负债业务并前者决定后者。银行 通过信用的创造,能为社会创造出新的资本就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3. 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价格就是全体资本家雇佣 有效需求。 一定数量的工人时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预期总收入,它等于正常利润与生产成本之和;总需求价格是 指全体资本家提供一定就业量时,预期社会上购买他们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 4.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一般说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加往往赶不上收入的增加,呈现出边际 ” 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 5. 资本边际效率。是指增加一笔投资所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 6. 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这样一种心理因素 流动偏好。 7. 计算货币。是指一种观念上的货币,是货币的基本概念。它表现为一种计算单位,这种计算单位用符 号或称号来表示。经济生活中的债务和一般购买力就是通过这种计算单位的符号来表现 8. 是指由国家控制其发行条件的货币,或者准许这种货币兑现为商品货币,或者采取其它方 管理货币。 法使其与某种客观标准相联系,以保持一定的价值 9. 当利率降至一定的低水平时,因利息收入太低,致使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 流动性陷阱。 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利率无法控制。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货币需求就脱离了利率的递减 函数这一轨迹,流动偏好的绝对性使货币需求变得无限大,失去了利率弹性,此时就陷入了流动性陷 阱 10. 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 11. 在达到充分就业分界点之前,货币数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 半通货膨胀。 就业量和产量,另一方面也使物价逐渐上涨,但其幅度小于货币量的增加,这种情况凯恩斯称之为半 通货膨胀。 12. 社会政策。由新剑桥学派提出,是一种改造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使之合理化和均等化的政策,用以治理 通货膨胀。 13. 萨伊定律。萨伊认为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其价值只在于能用以购买商品,所以卖出商品得到货币不应 该长期保存而是用以购买他物,因此,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 14. 借贷资本之需求于储蓄的供给恰恰相一致时的利率,从而大致相当于新形成的资本之预期 自然利率。 收益率的利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