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还记得第一次认识这本书的__,是在先锋书店的一个新书发布会上,人民大学的副教授周濂用生动的例子诠释了什么是正义,当然,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接触”哲学,而不是我们的马哲课上,因为是周老师带领
读书报告 __ 还记得第一次认识这本书的,是在先锋书店的一个新书发布会上,人民大学的副教授 “” 周濂用生动的例子诠释了什么是正义,当然,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接触哲学,而不 是我们的马哲课上,因为是周老师带领着我这个门外汉走进了哲学并对哲学感兴趣。当然, 我承认我并没有深入学习多少哲学,读一些哲学著作对于我来说还是有点晦涩难懂,读他的 那本《正义的可能》好久也没有看完(当然是在闲暇时间看的),所以,我选择了这本畅销 书(相对易读的)来写这次的读书报告。 说实话,这并不是一本多么系统多么严密的阐述个人观点或者个人立场,但是这本书可 以帮助我能够学习更好地看到一些社会现象之下的东西,而不仅仅是表面的东西。我觉得这 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我最需要学习的。 说到榜样,我们从小到大一直都不乏榜样这样一个存在形式。小的时候,我们的榜样可 ___“ 以是尊敬的老师,邻居家的孩子,高大的父亲等等。说过一个凡人越难解放他自己, ” 就越强烈地触动我们的人性。虽然好榜样能够触动我们的人性,但是坏榜样却往往要更具 “” 诱惑力。俗话说学好如登,学坏是崩就是讲的这样一个道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这 ___ 样问道:如果不正义的人过得比正义的人更幸福,那我们还要成为一个正义的人?这是 一个让人挠头的问题:如果在现实的逻辑里面道德楷模注定无法在世俗意义上获得成功,那 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按其本性,人们更愿模仿在社会中最易成功 且获利最大的行为,而不会模仿看似动人而实际会吃亏的行为。由此我想到了社会上一些行 “”___ 为,比如前几年一直讨论的中国式过马路,会这样?莫非大家的个人素质都不够高? “” 当然并不是。我记得有报道称,习惯于国外的非中国式过马路的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一 “” 段时间,也会像我们一样开始中国式过马路。这说明了好榜样的树立和维护有如水滴石 穿非一日之功,败坏起来却是一溃千里不可阻挡。 “” 高中时期,老师总会在央视的全国道德模范播放后第一时间让我们在课堂上观看, 即使是在紧张的高考复习阶段,也依然如此。虽然老师的行为主要是为了让我们积累素材, "" 但是,这些楷模同样对我们的道德规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道德楷模的宣传历史可谓源远 """" 流长,按学术界的说法这属于示范伦理的范畴,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依旧乐不可 "__""" 支的颜回到四孝图,中国人从来都笃信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伦理的兴映衬出 """""" 规范伦理的衰。这是一个说教的主题已经用尽的时代,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八荣八耻, 规范虽然仍在提供生活指南,但质疑之声却不绝于耳,这样的困局表明规范已经被彻底掏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