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辅酶Q10的药理及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辅酶Q10的药理及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摘要 本文综述辅酶Q10的药理及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近况。辅酶Q10具有抗氧化、膜稳定、代谢性强心及逆转左室肥厚等良好作用,在心血管病中应用日益广泛,尤
辅酶Q10的药理及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 用 本文综述辅酶Q10的药理及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近况。辅酶Q10具有抗氧化、膜稳定、 摘要 代谢性强心及逆转左室肥厚等良好作用,在心血管病中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 了令人满意的疗效。该药不良反应轻微,不产生耐药性,病人易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辅酶Q10,充血性心力衰竭 辅酶Q10(cozymeQ10)的化学式为2,3二甲氧基—5—甲基—6—十异戊二稀基苯醌,又称泛醌、癸 稀醌。该药是一种细胞呼吸和细胞代谢的激活剂,通过参与细胞的氧化磷酸化及三磷酸腺苷(ATP)生 成过程,具有代谢性强心作用。1970年Folkers[1]首先发现CHF病人心肌内的辅酶Q10含量降低, 而且CHF程度愈重,其含量愈低,辅酶Q10的治疗效果愈好[1]。近年来,辅酶Q10在CHF中的应用 日益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就其在CHF的应用近况综述如下。 1临床药理 1.1药物动力学[1,2] 由于辅酶Q10的分子大和水溶性差,胃肠道吸收缓慢,口服给药后5~10小时(平均6.5小时)药 物浓度达到峰值水平。Tomono等报道,口服单剂量辅酶Q10100mg后平均血浆浓度为 1.004±0.37ug/mL;每日3次,每次100mg,平均稳态血浆浓度为5.4ug/mL,是内源性辅酶Q10的 4~7倍。连续服用4天,血药浓度可达稳态浓度的90%。该药代谢缓慢,生物半衰期为33.9±5.32 小时。该药从胃肠道吸收被乳糜微粒摄取,与极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大部分储存于肝脏,主要经胆道 排泄,长期服用,约62.5%以原形从粪便排出。 1.2作用机制[2,3] 辅酶Q10作为一种脂溶性物质常与维生素类共存,存在于各种动物的机体中,在人体的心脏、肝和 胰腺中浓度最高,总含量为0.5~1.5g。在细胞内分布为:细胞核占25~30%,粒体占40~50%, 微粒体占15~20%,细胞质占5~10%。外源性的辅酶Q10并不影响其体内的固有含量。 辅酶Q10的活性形式是与蛋白的结合部分,可分为三类:①QPs:可将琥珀酸转变为琥珀辅酶Q10 的降解产物;②QPc:参与细胞色素b—Cl_复合物的电子转换;③QPn:包含在NAH—Q降解产物内。 辅酶Q10具有抗氧化作用和膜稳定作用,能改善心肌代谢。CHF患者存在着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之间 的平衡紊乱,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肌体抗氧化酶系的保护功能减弱[4],心肌及血液中辅酶Q10含 量明显降低[5]。膜的损伤性改变在心肌肥厚、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6]。已有的研究 证明,CHF病人外周淋巴细胞线粒体增生,线粒体膜磷脂定位呈现不同程度的脱失,其程度与心功能 状态一致;心肌细胞有着相似的改变,且相关性良好[7,8]。补充辅酶Q10可使CHF患者外周淋巴细 胞膜磷脂损伤减轻,心功能随之明显改善[9]。辅酶Q10的这种有益作用可能系通过促进细胞氧化磷 酸化,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直接的抗氧化作用及膜稳定作用等达到保护、修复线粒体膜磷脂损伤作用, 从而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 1.3对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辅酶Q10临床试验协作组[5]的观察发现,辅酶Q10治疗CHF2月后射血分数由治疗前的22.6±9.2 提高到37.2±10.1(P〈0.001),心脏指数由2.04±0.32L/m2增至2.48±0.52L/m2(P〈0.05)。 Langsjoen等[10]报道,扩张性心肌病CHF应用辅酶Q10后71%的病人3月内和16%的病人3~6月 内射血分数显著改善。周顺成等[11]观察了44例肺心病患者,在抗生素基础上肌肉注射辅酶Q10每 日30mg,治疗10天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降低(P〈0.002~0.001),这对改善血液流变学具有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