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参与课程再造
让学生参与课程再造现在,所有的课程几乎都是课程专家制定课程计划,然后在学校推广使用。学生仅仅是接受课程内容的“容器”,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毫无发言权。学生被排除在课程改革之外,导致学生在课
让学生参与课程再造 现在,所有的课程几乎都是课程专家制定课程计划,然后在学校推广使 用。学生仅仅是接受课程内容的“容器”,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 施毫无发言权。学生被排除在课程改革之外,导致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生本” 地位的缺失。我校实施的生本教育,就是想再造课程,保证学生的课程参与 权。 促进课程向学生转向 在生本教育的实施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 中来,促使课程发生新的转向。我校对课程的再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再造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作为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整个课程 运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与课程目标紧密关联,用一棵树来比喻: 对课程停留在抓知识点的水平,我们认为处于“叶”水平;停留在抓“双基” 的水平我们认为达到“干”水平;生本教育要求的是能够达到“根”水平,抓 住知识的根,通过引根培根,提升学生的素养、悟感,打好基础之基础。 其次,再造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取向主要有以下三个:知识本位取向、社会本位取 向以及学习者本位取向。不同的取向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有不同的观点。在知识 本位取向中,课程的选择和组织着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顺序性和完整性,在 教学过程中关注教师对教学的控制性,而学习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控制 的状态,处于被动的地位。 社会本位取向强调在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关心的是社会需要什么,课 程内容要围绕社会的需求而产生。 在学习者本位取向中,认为学生本身就是课程的主体,他们不仅是 课程内容的接受者,也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者以及社会经验的创造者。因此在课 程内容的选择上要尽可能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 生本教育要求学生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有发表自己看法和意见的权利,如果学 生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失语”的状态,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就容易被忽略。在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