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杨阁老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益阳市杨阁老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学者钱乘旦说:“古典时期结束时,世界上形成了四个文化圈,即‘东亚文化圈’、‘印度文化圈’‘西亚—北非文化圈’、‘欧
答案:C 湖南省益阳市杨阁老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3. 洪武年间,大臣的奏章由朱元璋亲阅;永乐时,明成祖经常召内阁要员密议,批答则由其亲笔;正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260 统年间,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这主要说明 A.内阁逐渐取得最高决策权B.皇权事实上受到内阁制约 1. 学者钱乘旦说:“古典时期结束时,世界上形成了四个文化圈,即‘东亚文化圈’、‘印度文化 C.内阁成为君相斗争的工具D.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 圈’‘西亚—北非文化圈’、‘欧洲文化圈。’”其中‘西亚—北非文化圈’占主导地位的统一价值 参考答案: 体系是: D A.希腊理性哲学 【详解】最高决策权由皇帝掌握,故A项错误;材料中虽然内阁取得票拟权力,但最终取决于皇帝的 B.印度教信仰 批红,故B项错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内阁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内 C.伊斯兰教信仰 阁从参与商议机密到具有了起草批复的权力,由此可见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故D项正确。 D.基督教信仰 4. 如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参考答案: C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项与材料不符,表格中得到选拔的不仅有士族子弟,还是有寒族;B项说法错误,九品 2. 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 中正制是以门第做官,而科举制依据成绩;C项说法错误,不是缩小了范围,是扩大了范围。因此 让。这反映出美苏 ABC三项均不正确。从材料可知科举制选拔的范围还主要是在士族阶层,还不完善,故选D 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 【名师点睛】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实行时间最长,最为完善的一种制度。中国古代的科举 C.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 制起源于隋代,此后科举不断随着王朝的更迭而发展进步以致臻于完善,但物极必反,明清时期科举 D.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 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1905年秦代最终废除了存续千年的科举制。高考中对科举制的考查角度多 参考答案: 样,题型众多,是高频考点和难点,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强化基础训练。 5. 167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购运南京布(即江南棉布)。乾隆末年,欧美各国购买的南京布已突 考点: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破百万匹。从乾隆五十一年至道光十三年的48年中,欧美各国进口的南京布总数高达46余万匹。这 解析: 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文字 表明当时中国 “旁观”、“冷静”、“退让”可知,材料反映出美苏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AB两项表述都不符 A.棉布成为大宗出口商品B.欧洲工业产品受到抵制 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