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毕业博物馆教育特点的功能发挥
三、博物馆素质教育的特点 基于对博物馆本质、原则、宗旨、受众面等相关因素的综合考量,博物馆公民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以下几点: 教育对象的全民性与社会性。博物馆在提高公民素质方面不同于程式化的学
三、博物馆素质教育的特点 基于对博物馆本质、原则、宗旨、受众面等相关因素的综合考量,博物馆公民素质教育的基 本特点可概括以下几点: 教育对象的全民性与社会性。博物馆在提高公民素质方面不同于程式化的学校教育,不受性 别、年龄、出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条件的限制,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教育对象, 确立以社会教育与文化产业为宗旨的良性运行机制,突出社会性、全民性和普世性的特征,使大 众共享免费资源,共建美好生活。 教育媒介的实物性与直观性。在提高公民素质方面,博物馆高度关注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 “” 求,构建起信息化、多元化的知识性动态平台,展示具有教育和文化价值的对象与标本,以人 “” 与物的互动交流为中心,以展品、藏品及其他辅助设备为载体,触发参观者的视觉听觉等感 官,促使他们通过观察、阅读、听讲、触摸及操作等方式,接受、加工、记忆信息,进而完成整 个认知过程。 教育的自主性与终身性。与传统学校教育相比,博物馆公民素质教育具有绝对意义上的自主 性。只要公民个体有提高自身素养的意愿,就可以根据自己所需去博物馆汲取知识、拓展视野、 激发创意。同时,博物馆提供的教育在时限上具有终身性的特点和无限性的优势,可以真正打造 “” 互动交换最频繁、最持久的社会课堂。 “” 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愉悦性。公民素质的涵义十分宽泛,只有博物馆这样包罗万象的教 “” 育场所,才能提供最全面、最深刻的教育内容。博物馆是真正意义上人类社会的立体教科书, “” 常常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协助公民实现素质的提升与完善, 故而在具有丰富性的同时又具有愉悦性。 教育形式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公民素质提高的最佳途径是在完全自主、自由的状态下接受科 学文化、道德礼仪等方面的教育与熏陶,而博物馆恰好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博物馆往往采取丰富 多彩、不拘一格的形式,开展展览、参观、培训等教育活动,使受教者不受课堂教学形式的限制, 也没有竞争、淘汰等外在压力,足以在开放的条件下完成自我学习和教育。 特点: ,, 博物馆教育的开展首先要以实物为基础组成形象化的陈列展览然后才能开展各 , 种教育活动因而博物馆教育显示出以下特点。 1 ()以陈列展览为基础,受陈列展览的制约,但同时又对陈列展览有反作用, 有相对独立性。以组织联络观众为例,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陈列展览好,观众就 会多,反之就会少。讲解也是同样,陈列展览内容好,一般讲解效果就好,反之 就差。也就是说,陈列展览好,其它工作诸如:宣传、组织观众、讲解等就好做, 成功率会高。当然,这里都不能排除观众的欣赏水平、宣传效果、服务质量等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