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中的道德风险:理论基础与制度特征
证券市场中的道德风险:理论基础与制度特征曾 欣(上海期货交易所 研发部 上海 200122)摘要:追溯了道德风险的道德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传统基础,指出道德风险的哲学根源在于道德本身的功
证券市场中的道德风险:理论基础与制度特征 曾欣 (上海期货交易所 研发部 上海 200122) : 摘要 追溯了道德风险的道德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传统基础,指出道德风险的哲学根源在于道德本身 的功利性;回顾了当代经济学对道德风险的解释,提出道德风险的治理办法。 关键词 : 道德风险;道德的功利性;理性经济人;代理理论 1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一般指代理人在签约后隐藏行动的自利行为,与逆向选择 Adverse selectionSignaling ()、信号传递()共同构成信息经济学的三大主题。最早经 济学界关于道德风险的研究始于对保险市场的分析,投保人(代理人)因为保了险的缘故而 放松了对火灾的警惕,反倒导致火险赔款的上升。 中国证券市场出现的各种问题,越来越超出简单的“错”或“对”标准,游走在法律和 契约边缘的行为越来越多,违规、违法和违反道德标准的界限变得非常模糊,金融市场的参 与者们在竭力解决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难以找到一个简单的答案。证券市场的道德风险行 为也是一个类似的边缘课题:一方面根源于道德本身的功利性,我们要从道德哲学那里寻找 到伦理学的起源,另一方面,经济学本身所蕴涵的道德判断也可以为其提供解说。本文的逻 辑线索是先从经济学的哲学传统中去探寻道德以及道德风险问题,然后进入现代经济学领域, 用信息范式替代古典范式分析道德风险,在此基础上归纳中国证券市场道德风险的三大制度 特征。 第一节 道德风险的社会科学基础 一、道德的功利性与道德风险 2 道德(moral)一词的意义既和“非道德”(nonmoral)一词的意义相对立,意思是“属 于道德范畴的”;也和“不道德”(immoral)一词的意义相对立,意思是“有道德的”或 者“合乎道德的”。道德这个表面上与功利相对立的品质,却有着深刻的功利性起源,换句 道德风险的哲学根源在于道德本身的功利性 话讲,。 中国的道德哲学里面义利之辨始终是一个核心主题,自传统到现代,都被认为是儒学的 核心哲理之一,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孟子承接发展, 有“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之说。后来,汉儒董仲舒更将 义利之辨明确地转化成以下的名句:“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谋其功。”(《汉书.董 仲舒传》)。 孔、孟的义利之辨,并非说在讲道德原则时要排斥利益,而是以义为先,以利为后,因 此,儒家讲的道德原则,是有先后顺序的。据学者考证,汉语中的“经济学”一词也是经义 1 Moral hazard还可译为道德危险,国内也有人译为败德行为,不过多数文章都译为道德风险。 2 “”moral“”ethics“” 道德()与伦理()常被用作同义词。这对同义词具有清楚的词源根据:伦理源自 ethos“”“mores”“”“” 希腊文的一词,道德源自拉丁文的一词,两个词所表示的都是习惯或风俗的意思。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