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分析
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分析[提要]“医者”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典范,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中人文缺失现象严重。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医学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该文对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
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分析 [提要]“医者”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典范,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 教育中人文缺失现象严重。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医学人文教育显得尤为 重要与迫切。该文对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理念、课程设置等进行了归纳概括, 结合已经实施的各种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对医学人文教育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 唐朝孙思邈所著的《大医精诚》中说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 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者仁心,仁爱是“医者” 的必备条件,“医者”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典范。然而长期以来,我 国的医学教育中人文缺失现象严重,医生重疾病,轻患者;重技术处理,轻沟通 技巧。医学与人文的分裂使得医学日趋技术化,而人文关怀则被边缘化,由此也 引发了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已经确立的今天,医学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据统计,我国医学院校的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占比较低,平均约为7.45%,而国外医学院校的人文 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以美国、德国为多,达20%~25%[1-2],值得深 思。 1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的经验 国际医学教育对人文素质培养依然十分重视。自20世纪50年代起,以 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医学院校就已相继推行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面对医学模 式的改变,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 本要求》,对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伦理、沟通技能等提出要求。美国医学院 协会发表了《为21世纪培养医生》的报告,指出“对包括整个医学文化内涵 在内的医学教育都要进行改革”。英国总医学委员会(GMC)于1993年发 表报告《明天的医生》,提出改革医学教育,把医学伦理和医学法学变为医学教 育的必修课程,鼓励医学生发展临床思维和批判能力[3]。在课程设置方面, 美国医学院协会要求扩大人文选修课程,形成了涵盖哲学、文学、艺术、法律、 伦理、宗教等方面的学科群。哈佛大学于1985年实施“新途径”综合课程 计划,在医学生的临床实践阶段设置了110门选修课程,强调人文社会科学、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