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笔落惊风雨 蜀道难 登高试题 苏教版必修4
诗从肺腑出蜀道难 登高一、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许 浑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陵阳秋尽
诗从肺腑出 蜀道难 登高 一、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许浑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眼前陵阳的十亩山田靠近茅山石涵村,触动了诗人的怀念之情。 B.第二句写诗人非常熟悉石涵村居的风俗,为进一步描写石涵村的民俗民风做铺垫。 C.第五句写石涵村民在温暖的春日到岭北采茶的劳动场景,展现村民的勤劳。 D.月光下村民渡溪买酒,既写出了清幽的环境,也写出了知足快乐的民风。 解析:A 首联点题而写,第一句写眼前的十亩山田景色与石涵村的景色十分相似,引发了诗 人对茅山石涵村的怀念;接着诗人发出感慨,石涵村的风土人情诗人曾经是那么熟悉,自然就 引起下面对石涵村的民俗民风进行描写。所以A项对“近”理解有误,此处的“近”是相似 之意。 2.本诗的颔联中“惊”与“待”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解析:颔联承接上一联,用两个特写镜头具体描写石涵村春色的印象:窗前的白色艾草惊讶于 春燕的归来,篱边的桑叶长势喜人在等待喂养晚蚕。此联中的“惊”与“待”两个动词用字 精妙,“惊”“待”表达欣喜之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茅山石涵村春天来临时一派 生机的景象,结合诗题“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中的“怀”字分析景物描写中传递的情感,可 以知道是暗示了诗人当时的欣喜与对今日的怀念。 答案:“惊”与“待”运用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茅山石涵村春天来临时燕子归来、篱上 桑叶生长的情状,暗示了诗人当时的欣喜与对今日的怀念。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 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 ① 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