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一、惯性概念的肇始和牛顿的综合惯性一般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人们对于惯性这一认识有赖于惯性定律的建立,而它则依赖于对于力的认识以及区分运动状态和运动状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 一、惯性概念的肇始和牛顿的综合 惯性一般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人们对于惯性这 一认识有赖于惯性定律的建立,而它则依赖于对于力的认识以及区分运动状态和运 动状态改变的认识,这一点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在人类思想史上,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无疑地起过广泛的影 响,然而他关于物理学的论述,许多都是错误的。他把物体的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 强制运动。他认为圆周是完善的几何图形,圆周运动对于所有星体都是天然的,因 而是自然运动;另外,地球上的物体都具有其天然位置,重物趋于向下,轻物趋于 向上,如果没有其他物体阻碍,物体力图回到天然位置的运动也是自然运动;其他 所有形式的运动则都是强制运动。他还进而指出,关于物体的强制运动,只有在外 力的不断作用下才能发生;当外力的作用停止时,运动也立即停止。从这里可以看 出亚里士多德肯定了两点:一,自然运动不涉及曳力的问题,只有强制运动才存在 力的问题; 二、力是物体强制运动的原因。从今天来看,这显然是错误的,然而它束缚了人们 近两千年。 从这种把物体的运动归结为外力作用的观念,可以提取出静止物体具有惯性的概 念。开普勒在他1609年发表的著作《新天文学》和1619年发表的著作《宇宙谐 和论》中写道;“天体有留在天空中任何地方的性质,除非它被拖曳着。”“如果天 体不赋有类似于重量的惯性,要使它运动就不需要力,最小的动力就足以使它有无 限的速度,但由于天体公转需要用一定的时间,有的长些,有的短些,因此非常明 显,物质必须具有能说明这些差别的惯性。”“惯性,或对运动的阻力是物质的一 种特性,在给定的体积中,物质的量愈多,惯性愈强。”这大概是关于物体惯性的 最早陈述。可以看出开普勒所说的惯性是指静止物体的惯性,甚至他已经认识到物 体的惯性与它的质量有关,然而他显然受到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束缚,不可能思考运 动物体是否具有惯性的问题。 伽利略开创了实验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近代物理研究方法,并用于研究物体的运 动。他对于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运动的粗糙的日常观察、抽象的猜测玄想和想当然 的思辨推理十分不满,他通过科学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到许多正确的结果,总结在他 的著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32年)和《关于力学和 运动两门新科学的对话。(1638年)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结果如下。假设沿斜面 ab落下的物体,以b点得到的速度沿另一斜面bc向上运动,则物体不受bc倾斜 的影响仍将达到与a点相同的高度,只是需要的时间不同;当第二个斜面变成既不 上升,亦不下降的水平面时,物体将一直以已获得的速度永远向前运动。伽利略的 思想无疑地比他的前辈前进了一大步,他认识到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物体可以永 恒地运动,这已经很接近惯性定律,但是伽利略还没有摆脱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他 所说的水平面是和地球同心的球面,也就是说,那种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的永 恒运动是圆周运动,因此我们还不能说伽略发现了惯 [1][2][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