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长宁、嘉定高三历史二模模拟卷
36.文学中的历史(13分)材料一:《水浒》中的林冲曾官居“八十万禁军教头”。材料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 杨炯《从军行》男儿何不带吴钩,
3613 .文学中的历史(分) “” 材料一:《水浒》中的林冲曾官居八十万禁军教头。 —— 材料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杨炯《从军行》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哪)个书生万户侯唐李贺《南园》 ……——() 材料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神童诗》北宋汪洙编 1“”4 问题:()材料一中的禁军具体指什么?结合当时全国总兵力约有一百多万的实际,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所述现象?(分) 宋时驻守中央的军队。说明宋朝实行内重外轻的军事方针,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拥兵对抗朝廷,但另一方面却造 成了地方及边疆力量薄弱的局面。(4分) 225 ()从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社会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怎样的转变?(分)导致该转变的原因有哪些?(分) 从唐时的尚武到宋时的崇文。(2分)鉴于唐末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教训,宋统治者进行改革。宋 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并通过科举制提拔文人担任要职;形成文官体制。(5分) 32 ()依据上述分析,你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分) 文学作品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细节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等;但另一方面,作为艺术作品,有虚构想象的成 分,或带有作者的主观认识,需要进一步辨析。(2分) 37 13 .早期法律条文(分)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审判,直至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 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14 拷问不得施加于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对一切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诉。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 111 问题:()上述古代法律条文,最可能是出自于古巴比伦的法律还是古代罗马的法律?请依据对条文内容的分析来说明判断理由。(分) 古代罗马(1分)。判断理由:体现出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2分) ——如保护债权人利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对一切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诉,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当事人必 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等(2分)。 同时,又体现出古罗马奴隶制度下特定的时代特征和利益诉求(2分) ——如可将债务人杀死或卖身为奴的残酷性,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等(2分)。 而《汉穆拉比法典》则全面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与上述条文所体现出的整体性法治精神不一致。(2分) 22 ()该古代法律有何历史影响?(分) 罗马法以期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 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