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贺诗歌中的死亡意象

浅论李贺诗歌中的死亡意象  一、李贺诗歌中的死亡意象   李贺(790-816),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他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一生困

浅论李贺诗歌中的死亡意象 一、李贺诗歌中的死亡意象 李贺(790-816),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 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他与李白、 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一生困苦,百疾缠身,仅做过 三年从九品的奉礼郎,因病于二十七岁卒。 李贺天赋异禀,才思敏捷,志向远大。据说他“七岁能 辞章,名动京邑”[2]。但由于他的父亲名叫“李晋肃”, 当避父讳,所以不能举进士。韩愈曾就此事作了一篇《讳避》, 批判不公现实,并鼓励李贺应试。但“洛风送马入长关,阖 扇未开逢犬。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3],礼 部官员的昏庸无能,使得李贺未能顺利应试,没有完成他的 理想。因为科举和仕途上的失意,李贺将自己所有的热情都 倾注在了诗歌创作上。他的很多作品都抒发了自己对理想、 抱负和现实的失望,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由于对现实世界的极度失望和伤心,从小就接触了很多 道教轶闻、神鬼故事的李贺便更喜欢在虚幻的神话传说和鬼 仙世界里遨游。他以大胆奇诡的创造力,构建出了令人目眩 神迷的诡异的艺术世界。李贺的诗歌创作,深受楚辞、古乐 府、齐梁宫体、李白、杜甫和韩愈等的多方面影响,又经过

腾讯文库浅论李贺诗歌中的死亡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