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水鼓舞的魅力.doc
苗族水鼓舞的魅力 苗族水鼓舞是苗族人民于干旱之年向天求雨的一种传统舞蹈,现主要流传于黔东南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村,其主要目的是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村寨平安。大稿午村苗族水鼓舞依存于民俗
苗族水鼓舞的魅力 苗族水鼓舞是苗族人民于干旱之年向天求雨的一种传统舞蹈,现主 要流传于黔东南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村,其主要目的是祭祀祖先,祈求风 调雨顺、五谷丰登和村寨平安。大稿午村苗族水鼓舞依存于民俗节日,是 当地水鼓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在水鼓节中,水鼓舞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 一个部分是起鼓仪式,在六月份的第一个卯日之后的第一个丑日举行,舞 者以男性为主,头戴烂斗笠,身穿破衣旧裤、倒披蓑衣,在水中围鼓狂欢 而舞,是“水、鼓、舞”三者相结合的一种形式;第二部分是踩鼓,在第 二个丑日举行,男女老少皆可参加,大家身着盛装,在踩鼓场围鼓而舞, 当地人又称“踩水鼓舞”。苗族水鼓舞根植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有其 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于2006年被 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水鼓舞的起源 水鼓舞由苗语“zuk niel eb”翻译而来,“zuk niel”意为踩鼓, “eb”意为水,连在一起就是在水中踩鼓,当地人便叫“水鼓舞”。水鼓 舞是水鼓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依附于水鼓节存在和发展。在黔东南地 区,水鼓节起源于大稿午村,是大稿午村所独有的节日,这在当地已成为 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水鼓舞也由此成为大稿午村所特有的舞蹈。而关于 水鼓节(译音的不同,又叫水鼓舞节)的来由,村中流传有两个传说故事: 传说一:大概在500多年前,时值6、7月份,大稿午地区遭遇大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