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石狮一中 王金铜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 石狮一中 王金铜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地球上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大气和水.本章的内容,使学生进一 步懂得大气和水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主要动力. 2.内容分析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主要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类.从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速度及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等方面阐述内力作用.教学中要运用实例具体说明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同,对地表形态造成的影响 也不同;从发生条件、能量来源和作用方式等方面阐述外力作用,运用学生熟悉的例子说明不同方式的 外力作用彼此之间的关联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从两个层次说明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第一个层次: 每一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牵涉的内、外力作用.第二个层次:各种岩石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地壳物质循 环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促使的,内力作用产生了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成了地表的基本格局,而外力作用则 总是减小地表形态的高低差异. 3.课标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分解:①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②学 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力或外力);③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 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 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 同作用的产物.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课标分解:①了解地壳内部的物质—岩石的分类,②了解三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③理解三大岩石之间 及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循环的过程. 二.学生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大部分学生地理基础不是很扎实,而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全面理解内外力作用以及二者对地 表形态的影响才能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学习能力 教材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需结合材料、多媒体进行展示、模 拟. 3.学习动力 本节课的内容结合了《地理中国》、电影《2012》片断、人民币背面图案和本地区的一些地貌景观,对 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联系乡土地理,利用所学地理知识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求知欲强、好 奇心大、积极性高. 三.设计思路 1.由《2012》电影片段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通过问题导学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 内、外力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速度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进行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提 取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一组图片成因等知识开展小组讨论和小组汇报,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利用纸张动态演示地壳运动,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素养. 4.采用归纳比较法,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强化学生的知 识应用意识. 5.通过动手设计物质循环示意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腾讯文库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