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规约

得报文传输出现延时,其延时可在相当大的时间范围内变化并和网络的通信负荷有关。一般而言,可变的报文延时时间意味着不可能采用在IEC60870-5-101中所定义的主站和远动子站之间的链路层,为此,国际电

得报文传输出现延时,其延时可在相当大的时间范 围内变化并和网络的通信负荷有关。一般而言,可变的 报文延时时间意味着不可能采用在IEC60870-5-101中 所定义的主站和远动子站之间的链路层,为此,国际电工 委员会(IEC)第57技术委员会(TC57)的第3工作组 (WG03)于1998年8月制定了IEC60870-5-104标准 (CDV),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标准 DL/T634.5104-2002。IEC60870-5-104协议的名称为 “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的网络访 问”(NetworkaccessforIEC60870-5-101using standardtransportprofiles)。此协议是将 IEC60870-5-101标准用于TCP/IP网络,当调度主站与 变电站连接到以太数据网,变电站RTU与调度主站通信 时,通信规约则应采用IEC60870-5-104标准。2 IEC60870-5-104远动规约详述2.1IEC-60870-5-104 的规约结构 IEC-60870-5-104远动规约使用的参考模型源出于开放式系统互联的ISO-OSI 参考模型,但它只采用其中的5层,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2为TCP/IP规约组 (RFC2200)选用的标准结构 [8,9] 。 由图1可见,IEC60870-5-104实际上是将IEC60870-5-101与TCP/IP (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提供的网络传输功能相组 合,使得IEC60870-5-101在TCP/IP内各种网络类型都可使用,包括X.25、FR(帧中 继FrameRelay)、ATM(异步转移模式AsynchronousTransferMode)和ISDN(综合

腾讯文库通讯规约
腾讯文库腾讯文库
search
课件
教案
试卷
日记
论文
读后感
中考
高考
考研
雅思
托福
行测
申论
面试攻略
AI
大数据
新媒体
登记表
合同
协议
委托
美食
司法考试
求职招聘
工作汇报
入职培训
实习报告
思想汇报
调研报告
旅游攻略
读书笔记
立享超值文库资源包
我的资料库

file通讯规约付费本文由文库吧提供

编辑文档编辑文档
得报文传输出现延时,其延时可在相当大的时间范围内变化并和网络的通信负荷有关。一般而言,可变的报文延时时间意味着不可能采用在IEC60870-5-101中所定义的主站和远动子站之间的链路层,为此,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57技术委员会(TC57)的第3工作组(WG03)于1998年8月制定了IEC60870-5-104标准(CDV),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标准DL/T634.5104-2002。IEC60870-5-104协议的名称为“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的网络访问”(NetworkaccessforIEC60870-5-101usingstandardtransportprofiles)。此协议是将IEC60870-5-101标准用于TCP/IP网络,当调度主站与变电站连接到以太数据网,变电站RTU与调度主站通信时,通信规约则应采用IEC60870-5-104标准。2IEC60870-5-104远动规约详述2.1IEC-60870-5-104的规约结构IEC-60870-5-104远动规约使用的参考模型源出于开放式系统互联的ISO-OSI参考模型,但它只采用其中的5层,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2为TCP/IP规约组(RFC2200)选用的标准结构[8,9]由图1可见,IEC60870-5-104实际上是将IEC60870-5-101与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提供的网络传输功能相组合,使得IEC60870-5-101在TCP/IP内各种网络类型都可使用,包括X.25、FR(帧中继FrameRelay)、ATM(异步转移模式AsynchronousTransferMode)和ISDN(综合
业务数据网IntegratedServiceDataNetwork)。在图1的5层参考模型中,IEC60870-5-104实际上处于应用层协议的位置;基于TCP/IP的应用层协议很多,每一种应用层协议都对应着一个网络端口号,根据其在传输层上使用的是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还是UDP协议(用户数据报文协议),端口号又分为TCP端口号和UDP端口号,其中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为用户提供可靠的、全双工的字节流服务,具有确认、流控制、多路复用和同步等功能,适用于数据传输,而UDP协议则是无连接的,每个分组都携带完整的目的地址,各分组在系统中独立地从数据源走到终点,它不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也不提供重新排列次序或重新请求功能,为了保证可靠地传输远动数据,IEC60870-5-104规定传输层使用的是TCP协议,因此其对应的端口号是TCP端口。常用的TCP端口有:ftp文件传输协议,使用21号端口;telnet远程登录协议,使用23号端口;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使用25号端口;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使用80号端口;IEC60870-5-104规定本标准使用的端口号为2404,并且此端口号已经得到IANA(互联网地址分配机构,InternetAssignedNumbersAuthority)的确认。对于基于TCP的应用程序来说,存在两种工作模式,即服务器模式和客户机模式。服务器模式和客户机模式的区别是,在建立TCP连接时,服务器从不主动发起连接请求,它一直处于侦听状态,当侦听到来自客户机的连接请求后,则接受此请求,由此建立一个TCP连接,服务器和客户机就可以通过这个虚拟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的收发。IEC60870-5-104规定控制站(即调度系统)作为客户机,而被控站(即站端RTU)作为服务器;因此无论是调度端软件还是RTU端软件都必然涉及到基于TCP/IP的网络编程。可喜的是,Microsoft已经提供了一个WINDOWS的TCP/IP网络通信的API(应用编程接口),这个API就是Socket接口(套接字);不但如此,Microsoft还提供了两个MFC类,即CAsyncSocket类和派生于CAsyncSocket的CSocket类,它们完全封装了TCP/IP协议,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的工作都由它自动完成。当使用Windows的socket套接字进行网络编程时,发送方将每一个APDU都作为一个TCP包发送出去,接收方的socket套接字接收到一个完整的TCP包并将其中的APDU解析出来后,将调用socket的OnReceive()函数,在应用程序中通过重载此函数,应用程序就能接收到一个完整的APDU,这将显著
查看剩余全文
复制全文
复制全文
全屏阅读
全屏阅读
下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