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届高三第二学期六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2022届高三第二学期六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解析2022年广东省高三第二学期六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全
广东省届高三第二学期六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 解析 年广东省高三第二学期六月联考 2022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分) (36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39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各题。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知识和信息不断汇聚交融,中西 方话语交流 日益频繁。互动交往已经不能局限于简单的表 达,语言修辞渗透程度 逐渐增强,表现出强大的话语力量, 对中西修辞进行比较研究显得尤 为重要。通过对中西修辞进 行比较,可以早日实现中西修辞学的相接 交融,以进一步提 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古希腊的“雄辩”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游说”异曲同工。传 说西方 的修辞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当时的先贤们奔走于各个 城邦社会,通过 说服他人、弭平歧见而追求平等、自由。西 方古典修辞的精华是演说、 论辩,核心功能就是说服。而在 群雄并起的春秋战国,也涌现了一批 流浪圣人、游说者。冯 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将这些人分为“儒'' “侠”“辩 者”“方士”“法术之士”和“隐者”。刘勰在《文心雕龙》 中说 道:“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资悦烽。”游说者为了使 他 的建议被接受,必须用言语打动他人。“游说”本质上和西 方的“说服” 相同。在轴心时代,中国与古希腊的论辩风气同 样盛行。孟子“言仲尼 之教,必广为论辩,以折百家”,正是 儒墨之辩,揭开了春秋战国时期 各流派百家争鸣、争芳斗艳 的序幕。墨辩理论不输同时期的西方思想, 中国古代名家学 派的逻辑和西方思辩形而上学方面的思想一样具有价 值。 古希腊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先贤都是“辞而优则仕乙 无论是古 希腊依靠演说而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英雄的哲辩 师,还是春秋战国时 期以合纵之术说动六国,联合抗秦而挂 上六国相印的苏秦,或是劝说 秦王、离间六国而被“封仪五 邑”的张仪,他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 在各种社会互动中获 得成功、求取功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