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课内练习一、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由此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画出来,谈谈你的感想。二、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课内练习 一、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由此对青年学子 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画出来,谈谈你的感想。 二、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三、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和特点。 1. 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那么 其造诣,容有底止。 2.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 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3. 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 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 课外阅读 一、阅读以下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平时那么放纵冶游,考试那么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试验既终, 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惜此活动于社会,岂非 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役,吾人这所以革命,因 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事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茍不于此时 植其基,勤其学,那么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那么必贻误学生;置身 政界,那么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已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心不正大。此 余所希望于诸君一也。 1、作者认为,“大学之性质〞是什么? 2、作者教育青年学子要“抱定宗旨〞,请问“宗旨〞的内容是什么? 3、“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要 求? 4、画线局部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文中的“误己误人〞各指什么? 6、作者为什么先提出要“抱定宗旨〞? 二、课外阅读: 阅读散文,答复文后的问题。 孤独的旅客〔节选〕 林贤治 我理解爱因斯坦, 1、如何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从同一个枪口洞穿了这个德国人的一生〞? 2、“他有另一个祖国〞中“祖国〞的含义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