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九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年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九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学。完成1-3题“中庸”辨析张岱年 ①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
不可能大步前进了。因此,“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 年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九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 2020 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卷含解析 ⑤近代西方国家都宣扬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法国人民鼓吹法兰西精神,德国人民提倡日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耳曼精神等等。中华民族必有作为民族文化的指导原则的中华精神。古往今来,这个精神得 阅读下面文学。完成题 1. 1-3 到发扬,文化就进步;这个精神得不到发扬,文化就落后。正确认识这个民族精神之所在, “中庸”辨析 是非常必要的。 张岱年 1.本文认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3分)( ) ①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对于这个问 A.孔子提出“中庸之为德”,而没有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 题,应略以辨析。 B.孔子在《论语?雍也》中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可以推测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 ②“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 C.孔子在《子路》中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行应与中庸同义,是较高的 语?雍也》)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但是说“中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 品德。 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 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与中庸同 D.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中道与中行和中庸含义相同,指高于狂 义。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孟 狷的修养境界。 子?尽心下》)不说中行而说中道,中行、中道,当是同一意义。总之,中庸、中行、中道, 2.下面对“中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应具有同一含义,指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A.《中庸》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所谓执两用中就是对于中庸的解释。 ③《中庸》篇有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 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谓执两用中应即对于中庸的解释。《说文》:“庸,用也。” B.《说文》:“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 中庸即用中,指随时运用中的原则,处事恰如其分。孔子尝说:“过犹不及。”(《论语?先 C.中庸就是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所说的“过犹不及”。 进》)后儒解释中庸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 D.后儒提出“无过无不及”,这是对中庸的正确解释。 ④“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 达到这个限度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有些事情,确实如此。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类,确实是“过犹不及”。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例如所谓 “君 A.中庸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适中的方法,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这 臣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 个观念是孔子提出的。 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 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在历史上,在一定 B.所有事情都有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 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