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化美文与你为邻

与你为邻孟子日“柳下惠,圣之和者也!”看似波澜不惊的轻描淡写,“和圣”却是天崩地圻般地 横空出世。虽然同为圣人,和圣之名气却远不及至圣和亚圣。但历史不会亏待柳下惠,总有 让千秋万代记住他的办法,他躬身

与你为邻 孟子日“柳下惠,圣之和者也!”看似波澜不惊的轻描淡写,“和圣”却是天崩地圻般地 横空 出世。虽然同为圣人,和圣之名气却远不及至圣和亚圣。但历史不会亏待柳下惠,总有 让千秋 万代记住他的办法,他躬身力践创造了一个妇孺皆知的成语,那就是“坐怀不乱”。 就是这个 成语与柳下惠的名气同生共荣,休戚与共,息息相通,于是人们记住了坐怀不乱的 柳下惠,此 乃千古一人也! 而关于这个成语故事却也有不同的版本: “有一个冬夜,柳下惠独处一室读书。他发现自己门外有一个已被冻僵了的女子,便把女子 抱 到屋内,以自己的体温把女子暖得慢慢苏醒,最终救活了她,而他并没有一点点非礼越轨 的行 为。” “柳下惠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出去游玩,回来晚了城门已经关了,没办法,只能在车上对付一 晚 上。那时候正是冬天,天很冷,一个女子也回来晚了,进不了城,在野地里冻得半死,来 柳下 惠车里请求避风。柳下惠看她冻得受不了,就让他坐在自己的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 她,用 衣服盖上她。就这样一直坐到天亮。” 历史的叙述留下的是尘埃滚滚中远去了的背影,因此总有些雾里看花的感觉,也免不了枝枝 叉 叉,横生枝节。于是,不同的版本出来了,可无论什么样的版本,关键的细节是相同的, 主旨 也是相同的一一“坐怀不乱”。这就够了。他的举止,无疑是最好地阐释了 “非礼勿视, 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的儒家思想。就凭此一点,孟子的倍加推崇也就 不足为 奇了,就像孔子推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颜回一样。而孟子是这么全面评 价柳下惠 的:不以事奉污秽的君王为羞耻,不因官小而推辞,总是尽力贡献自己的才能,推 行自己的主 张。不被人理解重用也毫无怨恨,处境穷苦恶劣也不忧愁。不管和什么人相处, 都能和气自然, 使对方不愿离开。即使有人在他面前脱衣露体,也不会对他造成伤害一一你 是你,我是我,你 自己不尊重自己怎么能污辱我呢? 我们深信,这些,绝非虚妄之词,就像我们深信他的坐怀不乱一样。但是,就是这么令人高 山 仰止、冰清玉洁的柳下惠却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兄弟一一窃贼的“祖宗”盗跖。有人说, 这是 历史的附会。华夏文明的灿烂历程,有文字记载的竟达三千年之上,在人类的历史记载 上无疑 是首屈一指的!既然这么的悠长,有些附会也许是不可避免的吧。但我还是以为在没 有言之凿 凿的证明之下就不能认为它是附会。在《庄子》一书里就有《盗跖》一文,文中柳 下惠的挚友 孔子直言不晦地责怪柳下惠的教弟失当。 孔子谓柳下季日:“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诏其子, 兄不 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弗能 教也, 丘窃为先生羞之。丘请为先生往说之。”当然,庄子的奇思妙想做不了历史教科书的。 但不管 怎么说,这样一来,至圣孔子,和圣柳下惠,盗跖便立于同一时空中,夫子和柳下惠 是精神相 通相息的朋友,而和圣的弟弟是盗跖,虽不能证明同处一屋檐下,至少也该是邻居 吧。也就是 说盗跖以孔子和柳下惠为邻。但他却没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是和圣人分道 扬镶,做起逍 遥自在的“山大王”来,竟还成了开宗立派的宗师。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更奇怪的是教育 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孔子怀着“普渡玩劣”的心态登临泰山,亲见盗 跖,想以他的三寸 不烂之舌教育他回头是岸。而结果却是垂头丧气、杀羽而归。 但如果认为盗跖蛮横无礼,不学无术那还真是错了。试问,七十二行,哪一行的祖师爷不是 身 怀绝技,甚或有突出的理论建树?盗跖也是这样的,“盗亦有道”在千古盗界也是独树一 帜了,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是树起了一面精神大旗! 跖之徒问于跖日:“盗亦有道乎? "跖日:“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 先, 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 也。”

腾讯文库初中语文文化美文与你为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