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 【考点综述】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以“记叙”为经,“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为纬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 【考点综述】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 “”“ 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以记叙为经,描写、议论、抒情、 ”“”“”“” 说明为纬。记叙呈现事件的来龙去脉;描写突出人物外貌特征或生存环境;议论 “”“” 阐明作者的见解或寓理;抒情倾诉作者的心声与真情;说明交代事件前因或后果。 它是培养阅读能力乃至提升写作水平的基础。为此,记叙文阅读在历年各地中考语文现代文 阅读试题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近乎百分之百,而且大多分布于试卷压轴题的位置。它主要 考查对文章内容概括、思路把握、形象分析、主题归纳、感受启示、写法鉴赏、推测想象及 精彩词句品味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常见的题型以简答题为主,兼以填空题、选择题、续写 题,以及考查阅读独特体验和感受的开放式探究性试题。 阅读这类记叙文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整体感知,把握大意。即在通读全文的基 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弄清楚文章写的是何人、何事。此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此 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二是重点突破,品味词句。即抓住文章集中描写人物的语段, 特别是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词句,或穿插在叙事中的景物描写、抒情议论性的句段, 结合所处的语境,进行研读,理解其意思、含义和作用等。三是综合观照,鉴赏体验。即综 合前两环节所获得的诸多信息,对文章的写作特色、主题思想作出鉴赏评价,并阐述阅读体 验与感受。 【答题点拨】 “ 一般说来,作答这类试题要坚持注重整体感知,锁定问题指向,链接文段内容,捕捉 ” 有效信息,追求准确表达的总体性原则。但对于不同考点的题目,还得采取不同的策略。 1.“” 内容概括题。同学们解答这类试题最大的毛病是急功近利,没有耐心通读文本, “”“” 往往习惯于就题目,找答案,常常出现对问题的回答挂一漏二,片面偏颇等现象。 “” 其实,只要同学们能够做到带着脑子读文,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就是在看清题目, 明确答题要求之后,不要急于作答,而要将这些要求印记在头脑中,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认 真地通读全文,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答案。即要学会捕捉那些与问题有关的,或 “”“”“” 对回答问题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句子或语段,因为这些关键词、重要句就是正确解 “”“” 答问题的钥匙和牛鼻子。譬如:概括《白杨礼赞》中白杨树的特征,我们在通读全 文时,先要找出描写白杨树的相关语段,然后在相关的语段中抓住最能表现白杨树特征的词 “”“”“”“”“ 语或句子,如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叶子也是片片向上皮 ” 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等,再结合全文内容及自己的理解加以提炼概括, “” 便可知作者笔下的白杨树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它象征了根据地的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 “” 精神和意志。 2. 思路把握题。这里所说的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指贯穿全文组织材料的线索。 在记叙文中,往往用来作为线索的可以是人物的活动,可以是某种事物,可以是人物感情和 变化,可以是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也可以是某一中心事件。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文的线索, 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再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关系,弄清 材料的有机联系,就能找到文章的线索。譬如莫泊桑先生的《我的叔叔于勒》,如果要理清 其写作的思路,就必须得认真地阅读全文,搞清楚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是怎么发生、发展的,这件事最后的结局怎样,等等。然后,便可以概括出全文围绕 “——————” 于勒展开情节,即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的写作思路了。 3. 形象分析题。要想准确分析人物形象,一要通读全篇,缘事求解。因为事件是人物形 象刻画的载体,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等只能通过具体的事件表现,所以分析人物 形象,首先必须弄清文章记叙的事件及其前因后果和启承转合等。二要注意刻画人物的方法。

腾讯文库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