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成本核算探索1-成本管理论文1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成本核算探索(1)-成本管理论文(1)【论文摘要】本文就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就业成本核算的缺失和缺陷,提出了全新的就业成本核算理念;对就业成本的项目划分、账户设置及核算方法,给出了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成本核算探索(1)-成本管理论文(1) 【论文摘要】本文就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就业成本核算的缺失和缺陷, 提出了全新的就业成本核算理念;对就业成本的项目划分、账户设置及核算方 法,给出了新颖的操作模式,对于我国数以万计的高职院校而言,具有普遍的推广 价值。 一、目前,毕业生就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近年来,随着高职 院校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其毕业生就业成本亦随之逐年攀高。然而,不少高职 院校却在就业成本管理与核算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陷或缺失,主要表现在: 一是单纯追求以“高就业率”为标志的“社会效益”,而忽视自身的“就业经济 效益”,造成了就业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二是就业经费管理囿于传统“经费包 干”的预算模式,重年初预算、轻日常管理和核算,甚至不管理、少核算,导致经 费的随意追加和浪费;三是缺乏对就业经费的专项管理,仅仅简单地列入年度预 算,甚至和招生经费“捆绑”使用,在淡化费用与效益配合关系的同时,也存在着 经费超支、管理失控和营私舞弊等隐患;四是实行“粗放型”核算,经费开支职 能模糊,淡化了就业经费项目间的功能界限,导致经费管理的混乱。 对于以上问题和缺陷,笔者以为:转变就业经费管理理念、改进核算方 法,是解决问题和根除缺陷的必由之路。 二、毕业生就业成本核算的理念变革理念之一:把就业费用当作“成 本”而非“费用”来看待和管理。因为:“费用”仅作为高校的一般性“教育事 业支出”,未体现其真正价值;而“成本”则与学校综合办学效益紧密联系,符合 “费用与效益相配合”的原则。 理念之二:突破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既看重年初对就业经费的“预 测型”预算,必要时辅以“弹性预算”,又注重年中的“预警型”监控和日常的 就业成本开支核算,以使就业成本管理步入科学化轨道。理念之三:将毕业生就 业成本核算与招生成本核算分开,并与学校“教育事业支出”相对分离,实行独 立核算,以体现就业成本的价值和效益。 理念之四:变“粗放型”核算为“集约型”核算,将就业成本按成本性 态和职能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分别施以不同的管理方法,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