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期末综合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3
【成才之路】春高中历史 期末综合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个2分,共
【成才之路】春高中历史 期末综合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 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个2分,共50分) 1.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 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 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 ) 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 A 【答案】 本题考查战国百家思想。从材料中“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统治 【解析】 者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可以看出题中材料体现了“法治”的观点,这符合法家的思想主张, 故答案选A项。 2.(·南充)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北 宋理学家程伊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据此可知,“中庸”的含义是( ) A.坚守正道B.不偏不倚 C.以和为贵D.偏听偏信 A 【答案】 材料“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说明儒家强调的中庸,应指 【解析】 正道和天理,故A项正确;不偏不倚是中庸的表象,不能体现其实质,故B项错误;以和为 贵是中庸的实现手段,故C项错误;偏听偏信不符合中庸要求,故D项错误。 3.(·深圳)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 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B.李贽 C.朱熹D.王阳明 D 【答案】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根据材料可知,修行的根本不在 【解析】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