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高频考点专项练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与趋时更新

高频考点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与趋时更新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战国时期,墨子主张选拔贤人管理政治,“不别贫富、贵贱、远迩、亲疏”;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韩非主张“任能

高频考点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与趋时更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战国时期,墨子主张选拔贤人管理政治,“不别贫富、贵贱、远迩、亲疏”;孟子 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韩非主张“任能而授官”。这反映出( ) A.诸子百家思想趋于一致B.传统民本思想逐渐形成 C.各国变法取得显著成效D.社会关系出现剧烈变动 2.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以德服人者, 中心悦而诚服也”。墨子认为国家的职责是“一同国之义”。《道德经》记载,“道常无为, 而无不为”。这反映了( ) A.儒墨的思想具有趋同的特点B.道家思想具有消极避世色彩 C.诸子主张均适应了时代潮流D.诸子思想差异源于时代变革 3.对于战争的看法,孟子提出“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墨子认为“春则废民耕稼数艺,秋则废民获敛”。由此可知两者( ) A.对战争持反对的态度B.维护百姓的根本利益 C.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D.继承和发展仁的思想 4.汉初,陆贾告诫刘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 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 的观点。据此可知,陆贾( ) 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 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D.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5.中国古代的某位思想家提出“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 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害民者天夺之”,这一言论( ) A.带有近代民主色彩B.反映天人感应理论 C.意在维护专制皇权D.强调封建伦理纲常 6.西汉墓室中有刑渠哺父、董永事父等孝子图,这些孝子在生前并未得到官府表彰。 东汉时期,不仅史书中记载了官府表彰孝子的情形,部分孝子的事迹还被官府绘制成像册供 人传阅,用以训诫民众。这表明东汉时期( ) A.以孝治国理念缺乏社会基础B.察举选官制度臻于成熟完善 C.农耕经济发展重构丧葬传统D.儒家伦理政治化的趋势明显 7.经学形态的儒学,主要是一种政治哲学,它可以发挥“以儒治国”的功能,却难以 收到“治心”和“治身”的功效。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形,儒学便不能成为全民族的文化共识。 于是把儒学的发展空间向人生哲学领域拓展,成为他们的选择。材料可用来说明( ) A.理学产生的现实原因B.理学难以适应社会需要 C.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D.儒学文化作用受到质疑 8.柳宗元认为,佛教“其教人,始以性善,终以性善”,是符合儒家性善和中道思想 的。并指出,佛教思想“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兴,不可得而斥也”。据此可知, 柳宗元意在( ) A.推动佛教思想传播B.维护儒家正统地位 C.宣扬性善论的思想D.完善儒家思想体系 9.关于古礼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朱熹认为“古今异便,风俗不同,虽有崇儒重道 之君,知经好学之士,亦不得尽由古礼以复于三代之盛,共因时述作,随事讨论,以为一国 一家之制者,固未必皆得先王义起之意”。朱熹的这一论述意在( ) A.改变儒学的社会功能B.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腾讯文库统考版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高频考点专项练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与趋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