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化比较文学综合研究法

王元化比较文学综合研究法一、“饱含着东方人的智慧卓见”学者王元化也被推重为“时代的思者”①。虽然作为学者或思想者,王元化都难以完全纳入“比较文学”论域,后者却可能是感触前者独特风貌的一个有效视角,而前

王元化比较文学综合研究法 “” 一、饱含着东方人的智慧卓见 “”① 学者王元化也被推重为时代的思者。虽然作为学者或思想者,王元化都难以完全纳入 “” 比较文学论域,后者却可能是感触前者独特风貌的一个有效视角,而前者也可能为后 “” 者提示中国气派的启示。就王元化学术方面而言,一位前辈文艺学者将之梳理概括为 :“20 八个方面后写道世纪上半叶,中国出了不少学术大师,如王国维、梁启超、陈寅 ”21“ 恪、鲁迅、胡适、郭沫若等。而及至世纪,王元化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的意义和价 ”②“” 值,似乎还不曾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揭示。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比较文学学科领 ――― 域中,著名法国文学研究者钱林森《缅怀远去的智者王元化先生与〈跨文化对话〉二 :“199810 三事》中写道国际双语论丛《跨文化对话》自年创刊至今,已迈过年历程 …… 了。不久前离世的王元化先生,他为《跨文化对话》留下的思考和文字,更值得我们 ”③“”1979 珍惜、怀念。王元化被推重为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开拓者的代表作是年出版的 (19791989)“ 《文心雕龙创作论》。该书在全国首届~比较文学图书评奖活动中获荣誉 ”④:“‘’: 奖。学者赵毅衡当年评论一九七九年或许是我国比较文学研究进入自觉期的一年 钱钟书《旧文四篇》、《管锥篇》前四卷、杨绛《春泥集》、范存忠《英国文学语言论文 集》、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这些解放后出版物中中西比较文学内容最集中的书 ”①1981:“ 籍,都出现于一九七九年。季羡林先生在更早的年写道应该把中国文艺理论同 欧洲的文艺理论比较一下,进行深入的探讨,一定能把中国文艺理论的许多术语用明确的 科学语言表达出来。做到这一点真是功德无量。 ”②1995 你在这方面着了先鞭。王元化另一部代表作《思辨随笔》于年获第二届中国国家 :“ 图书奖。著名翻译家萧乾先生在《〈思辨随笔〉不可不读》中写道这里论述的真是从中 : 至外,从古至今从孔子、刘勰到鲁迅、胡适,从莎士比亚到普希金,没有冗长引句,更不 见老生常谈,全是作者的思绪和心得。他对莎剧有些评论如译出来传到国外,估计必会赢 ”③“ 得西方莎学家们的赞赏,因为其中饱含着东方人的智慧卓见。如果说萧乾评语中对东 ” 方人智慧的强调在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界是先着一鞭,那么其所思所见与王元化本人同时 : 期关于中西文化比较的主导思想之强调是不谋而合研究中国文化,不可避免地需要以西学 作为比较的参照系,但又不可以西学为主体,用中国文化去比附。恕我再一次借用正在受 :“ 人指摘的余英时的直率说法今天的文化危机特别表现在知识分子的浮躁心理上,仰慕西 ”④ 方而不知西方文化的底蕴,憎恨传统文化又不知传统文化为何物。并非偶然的是,十 ⑤ 年后日本学者将《思辨随笔》作为《王元化著作集》之一而完整译介。《思辨随笔》于 2004⑥“ 年增补修订为《思辨录》。有的高校教师开始将之作为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入学 ”⑦ 时必读的教科书。最近一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年轻学者在《王元化〈思辨录〉 :“ 的方法论意义》专题论文中提出《思辨录》体大思精虑全、圆融中外古今,对其展开全 ”⑧ 面研究是一门大学问。笔者初步考察统计,《思辨录》全书出现的外国作家与文学人 “” 物姓名不下三百之数。如果以外国文学作为比较文学参照系,则该书内涵之丰富也可 见一斑。 “” 王元化学术中的比较文学因素还可追溯到其历年乃至早期著述中。例如文艺评论集

腾讯文库王元化比较文学综合研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