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理论依据 探寻“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 今年 5 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理论依据 探寻“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 今年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年版)》 52022 , 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 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劳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 义。要在劳动任务中融入教育元素,让劳动活动背后的立德树人价值 彰显出来。 总体上来说,社会对此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当然,大家关注的侧重点 可能不会完全一样。 本人以为,对《课标》所设定的劳动教育任务背后的立德树人价值应 该加以更多关注。要防止劳动教育课程仅仅停留于活动层面,变成劳 动技能课程,把完成各种劳动任务当作教育目的。学生掌握这些最基 本的技能,对其健全人格的养成和自由全面发展,无疑有很大的促进 作用,但更多的是在劳动任务中融入教育元素,让这些劳动活动背后 的立德树人价值彰显出来。这样才不会出现只有劳动没有教育的尴尬。 这实际上涉及的是劳动教育的哲学基础理论问题。 有一种观念,认为劳动教育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这肯定 是对的。不过,劳动价值论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不是或者说至少不 主要是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是剩余价值产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