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高中历史知识点: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1.世官制 又称世卿世禄制,主要存在于夏、商、周时期。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

高中历史知识点: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1.世官制 又称世卿世禄制,主要存在于夏、商、周时期。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 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 位。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 展。 2.察举制 汉武帝时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官制度用来选拔人才,即察举制,其内容包 括地方察举和皇帝征召等,其中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官的最主 要途径之一。两汉的察举,主要是以“德、才”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以孝廉为 重要考察科目,所以人们也常说“举孝廉”。 东汉时期继续实行察举制,但随着豪强地主势力开始恶性膨胀,门第望族成 为选举的主要依据。在选官制度日趋腐朽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 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出现“举 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局面。 3.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三国时开始实行,隋朝时被 废除。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 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曹魏后期,尤其到了晋朝,九品中正制发生了变化,由于中正官职为世家大族所 垄断,选官任人唯看门第家世,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等级森严的 局面。

腾讯文库高中历史知识点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