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知识重点第一章:1.什么叫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从侠义上讲,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从广义上讲,德育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2.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1)传统思
德育与班级管理 知识重点 第一章: 1. 什么叫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从侠义上讲,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从广义上讲,德育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2.123 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传统思想的影响()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中国政治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使然。 3. 人类社会分为: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 4. 学校教育的转变:从培养官员和神职人员为主的教育演变为培养有文化的劳动 者的教育。 5. 人类德育历程经历的阶段: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和现代德育。 6. 习俗性德育:主要指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 7. 古代德育: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8. 现代德育:是存在于现代社会以培养现代人为目的的德育,与古代德育的等级 12 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相反。主要特征有:()学校德育的民主化()学校德 3 育的世俗化()学校德育的科学化。 9.12 当代学校教育新的轨迹与特点:()理论与探索的时代()寻求平衡的时代 3 ()全球化德育的时代。 第二章: 品德的概念 1. :就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 定和一贯的心理特征。它既包含一定的个性倾向性,又包含一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2. 品德和道德的区别:它们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 个体现象。 3. 品德心理的构成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4.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道德认识越深刻,思想道德感情就越有理性的指导; 道德意志越坚定,思想道德行为就越具有自觉性;反过来,情感、意志的力量有 又助于加深认识;道德行为的实践,又能加深认识、激励敢情、锻炼意志,促进 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第三章: 1.12 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德育目的就是教育与目的()德育目的是 3 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2.1978 恢复高考: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展开全面的拨乱反正,教育 进入了恢复和新的发展时期。 3. 改革开放时的教育目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4.1234 德育内容的新课题:()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信仰教 育。 5. 信仰教育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和理想教育。 第四章: 1.12 德育途径的分类:()宏观分类:分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德育途径;() 微观分类:分为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 2. 我国学校德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 品的评价法、自我教育法。 3.123 说服教育法注意的方面:()要有针对性()要有感染力()要有真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