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研究进展摘 要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理可能与病毒株的毒力、受感染肝细胞的数量和病人免疫系统的效应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目前一般应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但抗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理可能与病毒株的毒力、受感染肝细胞的数量和病 人免疫系统的效应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目前一般应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 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但抗病毒治疗是其中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抗HBV 药物有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和免疫调节剂。本文介绍了慢性乙肝的发病机 理及常用治疗方法,综合论述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 慢性乙型肝炎机理治疗 关键词 一前言 1.1概述 全球约3.5亿万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携带者,大多为亚洲人,我国是乙 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目前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居传染病首位,人 群中HBeAg阳性率达9.75%,约1.2亿人携带HBV,其中乙型肝炎患者约有 2800万,85%以上是3岁以前感染HBV,10%-3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10-30年 可发展为肝硬化,约1%-5%的患者经20-40年会发展为肝癌,死亡数居传染病 第三位。HBV感染造成相当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目前尚无一种行之有效的 药物可以治愈该病,故对大量HBV慢性感染者的治疗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HBV感染包括三个阶段:免疫耐受期(HBeAg阳性,HBV-DNA高滴度),即体 内病毒高度复制而极少有临床表现;免疫清除期(HBV-DNA复制减少),即宿主 免疫系统企图从肝脏清除HBV感染的肝细胞,使携带者临床表现增多,此时,HBV 数量减少,最终HBeAg阴转,抗HBe转阳,此期应用干扰素治疗效果明显,但仅 1/3病例可HBeAg阴转;低水平复制期,HBV未被完全清除。 二本论 2.1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 目前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免疫学机制主要包括:(1)母婴传播或幼儿期感染 形成的免疫耐受;(2)病毒基因整合于宿主基因组中;(3)病毒发生变异,导 致免疫逃避;(4)病毒感染宿主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乙型肝炎慢性 化与免疫耐受形成有关,并以机体对HBV的免疫应答低下为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