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行为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行为研究 文/严荣毅 梅光明 吴新民 谭义摘 要: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具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的系统工程。当今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并
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行为研究 / 文严荣毅梅光明吴新民谭义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具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的系统工程。当今越来越多 的城市政府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并力图通过规划设计和管理来凸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美 “” 学行为和美育功能,构建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公共服务平台。本文对规划功能分区、 建筑的视觉效果、规划的设计实践中赋予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行为进行探究,从而达到优化 城市环境、主导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美学效果。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美学行为研究 从美学角度看,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审美对象,其美学行为的研究是以社会、经济、政治和 文化为背景,以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个美学元素为载体的系统工程。在规划设计上,城 市公共空间美学行为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者运用专业知识和审美 设计学、城市景观学、美育功能和美学取向的理念,进行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和城市公共空 间的设计定位;二是社会群体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发展成就及其美学功能进行审美评价, 并通过自身行为规范来充分体验审美愉悦和美育效果。 1. 从城市的功能分区上构建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格局 由城市政府主导创建、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公共的非赢利性场所,就是我们所指的城 市公共空间。 1.1 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应注重美学元素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科 学发展与有序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人们对 一座城市的认识往往是从城市公共空间开始的:繁华的街市、洁净的步道、别致的建筑、精 …… 美的广场、常青的绿地、文雅的市民等等,它能使人终生铭记,并由此生发出对城市的 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注重公共空间系统布局。良好的城市应是由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次的城市公共空间 共同组成,它们在形态上表现为点、线、面的特性。点是指城市的微型公园、街头绿地、道 路交叉口、区域性小广场等节点空间;线指的是商业街、步行街、主次干道、绿化长廊等线 性空间;面指的是城市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大型公共设施集中区等。城市规划在对以上 形态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上要从定位、定量、定形、定调四个方面来把握,分析城市的布局 特点和性质,研究居民分布的状况、购物能力、传统习惯、交通组织等制约因素,对各种规 模的公共空间进行统筹安排。这样,不仅能使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在短期内形成,而且可以 避免由于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盲目建设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 创造公共空间个性特色。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应尊重历史,延续文脉。城市规划设 计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社会经济以及与自然、地貌、环境、习俗相协调的因素,运用形式、 色彩、光影、材质、背景等综合手段建构城市公共空间的个性。个性特色的创造包括特定空 间与城市中心空间体系的协调关系,公共空间在特定现状及交通等条件下所限定的形态、公 共空间中标志物或纪念物的主题、铺地材料及图案的特征以及植物的地方性等。 “”“” 塑造公共空间的人性化。以人为本是社会活动的基础。我们在塑造城市公共空间环 境时,应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行为、审美、文化等的需求,达到安全、舒适、愉悦的目 的。同时,要推行无障碍设计,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便利的条件;提倡开放性,建筑总体 “” 应打破那种划地为牢的设计方法,还空间于公众。 1.2 城市规划对建筑的整体要求应体现公共空间美育功能。城市公共空间的最终定位是依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