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无论作为文学意象,还是作为文化现象,稣鹏都是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
2022-2023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 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无论作为文学意象,还是作为文化现象,稣鹏都是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成为特别具 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其实,鳏鹤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众所周知,这一意象出自《庄 子•逍遥游》。然而,《逍遥游》中的稣朋鸟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它之所以能飞上九万里高空, 乃因为“风斯在下”,依赖于外部条件——狂风,即庄子所说的“有所待”。 ②稣朋鸟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魏晋文人一面不能忘怀世俗,一面又要追求任诞逍遥。 这种深刻的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的法门。介 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飞举的大朋吼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对象。通过对鳏鹏的哲学内涵世 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试图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③哲学内涵的世俗化,始于郭象。其《庄子•逍遥游注》说:“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 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所有事物只要顺乎本性,称乎所能,且又符合各自 差异的本性(性分),就是一种逍遥,稣鹏斥篇在逍遥这一点上,没有差别。庄子所言之“有待”, 是溺于现实;“无待”,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了统一。于是,本来“有待”的稣鹤, 也就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的象征了。 ④意象内涵的诗意化,始于嵇康。其《卜疑集》说:“吕梁可以游,汤谷可以浴,方将观大鹏于 南溟,又何忧于人间之委曲?”文中“大朋鸟于南溟”是与“人间之委曲”相对立的意象,在这里 大鹏摆脱了“有待”羁缚,成为一种超越世俗的自由象征。后来,阮修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篇《大 鹤赞》:“苍苍大朋鸟,诞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山之形。海运水去,扶摇上 征。”借助稣鹤意象,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和自由精神,成为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⑤到了唐代,稣鹏形象发生了质的变化。李白创造的大朋鸟形象也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 如果说李白的《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还保留着庄子鲤朋与意象的痕迹,那么他所创作的《大鹏赋》则故选。 c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 “修筑城池,充实边防,运用计谋,最终杀掉米施可汗”错。根据原文“乌苏米施可汗请降,忠 C. 嗣以其方强,特文降耳,乃营木刺、兰由,谍虚实。因上平戎十八策,纵反间于拔悉密与葛逻禄、 回纥三部,斩米施可汗。筑大同、静边二城,徙清塞、横野军实之,自是虏不敢盗塞”可知,“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