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官司徒-大司徒》(周礼)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周礼》地官司徒 · 大司徒关于周礼《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
《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 关于周礼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所 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 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 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 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 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大司徒原文 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以天下土地 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而辨 其邦国、都鄙之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 所宜木,遂以名其社与曰医。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 物,其植物宜皂鳞。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 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动物宜羽物,其植物宜核物,其民专而长。四曰坟衍,其动 物宜介物,其植物宜荚物,其民皙而瘠。五曰原隰,其动物宜羸物,其植物宜丛物, 其民丰肉而庳。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一旦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 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三日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乐礼教和,和 民不乖。五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愉。七曰以刑教中,则 民不虣。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曰以度教节,则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 则民不失职。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则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以 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 草木,以任土事。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 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令地贡,以敛财赋,以均齐天下之政。以土圭之 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 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 四时之所交也,风雨这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制其 畿方千里而封树之。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 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 食者参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 其食者四之一。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以其室数制之。不易之地,家百□; 一易之地,家二百□;再易之地,家三百□。乃分地职,奠地守,制地贡,而颁职 事焉。以为地法而待政令,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 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七曰眚礼,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昏,十 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 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媺宫室,二曰族坟墓, 三曰联兄弟,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六曰同衣服。正月之吉,始和,布教于邦 国、都鄙,乃县教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教象。挟日而敛之,乃施教法于邦国、 都鄙,使之各以教其所治民。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爱;四闾 为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