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一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导学案(有答案)【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
(1)表现: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戏曲电影中“样板戏”一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枝独秀;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 (2)后果: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三、文化事业的繁荣 第一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导学案(有答案)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 【学习目标】 期,新中国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2)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提出“文艺为人民 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了解“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理解在贯彻“双百” 2.表现 的方针。 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难点) (1)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改革开放后的文艺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2.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 2.掌握“双百”方针与“二为”方向的含义、意义及 (2)国家相继设立了一批文化艺术奖项,如“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 得的经验和教训。 取得的成就。(重点) 奖以及电影、戏曲艺术方面的政府奖等。 3.作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时期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荣,推动了社会主义 【自主学习】 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全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课堂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背景 材料一 在新中国的电影历程中,1959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以向建国十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事业万象更新。 年献礼为契机,广大电影工作者一鼓作气,共推出了风格多样、题材不同、高质量的18部献礼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被广大观众和电影从业人员称为①“难忘的1959年!”。 (3)国家面临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迫切任务。 材料二 ②音乐学院院长领头在全院批判贝多芬是大地主、封建官僚、大资产阶级买办的代言 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人……夏初,红卫兵运动兴起,顺理成章地传出了“跳芭蕾的斩腿,弹钢琴的斩手”的风 3.内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声……——一个音乐人的回忆 4.意义: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材料三 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①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坚持百花齐放、推陈 5.成就 出新……②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 自由讨论。——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类别 作品名称 (1)结合史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难忘的1959年”为什么会出现? 《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谁是最可爱的 (2)“一个音乐人的回忆”反映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文学 人》《林海雪原》《雷锋之歌》等 (3) “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工作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 《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歌》《李双双》《五朵 认识? 电影 金花》《早春二月》等 答案:(1)中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和政府提出“双百”方针,提倡在文学艺术领 戏剧 《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等 域“百花齐放”;知识分子(电影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2)问题:“文化大革命”时期“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破坏,把文学艺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 歌舞 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红色娘子军》 影响: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学术领域也受到沉重打击。 [思维点拨] (3) 变化:活力显现——遭遇挫折——重现春天。 “双百”方针的实质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不是一“花”一“家”的单调 原因:“双百”方针能否贯彻;国家政治环境的变化。 形态。“双百”方针是团结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情感纽带,是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 认识:“双百”方针实质上是文化领域的民主化,实施的目的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双百”方 文化形态自由发展的政策依据。 针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必须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当堂测试】 1.“十年动乱” 1.毛泽东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 (1)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的发表,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问题上百家争鸣。”下列各项中,属于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背景的是 () (2)“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红卫兵”在全国各地破除“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A.新中国即将成立,未雨绸缪 B.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3)“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等鼓噪破除“文艺黑线专政”。 C.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万象更新 D.“文化大革命”结束,春回大地 2.文化凋零

